突变型Smad4抑制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突变型Smad4(Smad4△M4)在体内外抑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增殖、胶原产生、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以及以动物为实验模型的体内试验中拮抗切口疤痕的疗效,探讨了Smad4△M4抑制瘢痕形成的机制,为临床开辟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构建含Smad4△M4(野生型Smad4去除第275-322氨基酸序列)的重组腺病毒(Ad- Smad4△M4,简写为Ad-ΔM4),以不同浓度Ad-ΔM4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并用TGF-β1 5ng/ml刺激、采用MTT法检测NIH3T3增殖情况,RT-PCR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Ad-ΔM4抗TGF-β1活性,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建立SD大鼠瘢痕模型,用Ad-ΔM4(1010pfu、109pfu)处理伤口,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Ad-ΔM4对小鼠瘢痕形成的影响。
结果:体外实验表明Ad-ΔM4能有效拮抗TGF-β1,可明显抑制NIH3T3增殖,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作用与剂量(MOI=100、10、1)呈正相关(P0.05)。体内实验表明:Ad-ΔM4可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实验组相对瘢痕面积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6%(1010pfu组)和47%(109pfu)。
结论:Ad-ΔM4可明显抑制FB增殖、胶原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能有效抑制瘢痕形成,这可能是突变型Smad4抗TGF-β1介导的纤维化机制之一。
|
|
|
|
1 |
付小兵,程飚;进一步重视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
2 |
胡振富;原癌基因与病理性瘢痕[J];广东医学;2002年06期 |
3 |
李荟元;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5期 |
4 |
段红杰!广州,高建华!广州,刘永波!广州;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瘢痕形成[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年06期 |
5 |
张志刚;;干扰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8期 |
6 |
鲁开化;;瘢痕学的“百科全书”——《现代瘢痕学》第2版出版发行[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3期 |
7 |
曹景敏;金平;韩建宁;;皮脂腺及其分泌物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作用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6年04期 |
8 |
张东伟,杨维良;抑癌基因DPC4/SMAD4与大肠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12期 |
9 |
雷涛;TNFα与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关系[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年02期 |
10 |
鲁开化;;瘢痕学的“百科全书”——《现代瘢痕学》第2版出版发行[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4期 |
11 |
张朋彬,徐采朴,史景泉;Smad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
12 |
何文喜,牛忠英,陈健,包柳郁,王景杰,王小仲;人牙乳头细胞内Smad4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3 |
池肇春;胃肠病癌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05期 |
14 |
陈谦学,邵步云,郑虎,吴立权,黄乔春,叶应湖;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
15 |
戴江华;胡琼华;;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
16 |
徐新保,冷希圣,杨晓,何振平;阻断TGF-β_1信号传导在减缓四氯化碳/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3期 |
17 |
章文毅,张国梁,陈澍周,樊勇,施公胜,黄华,陈玉泉;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SMAD4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8 |
何文喜,牛忠英,陈健,包柳郁,王景杰;人牙乳头细胞内Smad4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
19 |
梁志清,徐新宝,何振平;TGF-β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大鼠纤维化肝脏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02年07期 |
20 |
吴志贤;张培华;梁杰;;Caspase与病理性瘢痕[J];医学综述;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