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解码系统设计与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研究
【摘要】:
近二十年来,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今世界。在其中,数字电视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尤为引人注目。在其取代模拟电视的转型过程中,一个成熟而庞大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新型的三维立体视频也已初展魅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忱。
本文一方面立足于数字电视产业化实践,对信源解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包括传输流解复用和视频解码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三维和可交互视频应用,对多视点视频编码预测结构的性能建模与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高性能的双路传输流解复用设计方案和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通道配置方法,以及分拍分时和分段分时机制,支持双路传输流和多路音视频同时解析,最大限度地复用了系统资源。
2.提出一种多标准视频解码体系结构。支持的标准包括MPEG-2,MPEG-4, H.264/AVC,AVS以及RealVideo 8/9/10。权衡实时性与灵活性,进行了清晰的软硬件划分和流水线设计。针对视频解码系统中处理速度的瓶颈,对其关键模块包括AVS算术熵解码器和多标准运动补偿子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高速的实现结构。
3.以有向树分析为工具,对分层B预测结构的建模分析与性能优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案。并提出一种基于参考间隔的线性模型,用于B图和分层B结构的压缩性能量化评估。该模型复杂度低,在具体应用中可进一步省略参数,具有简单实用的价值。将压缩性能评估模型应用于有向树,提出使用动态规划来构造最优树的方法。最优树可调节压缩性能与随机访问性能的平衡。通过最优压缩树构造的分层B结构配置简单,且与现有结构相比,在各个图像组长度下具有更好压缩性能。
4.提出一种多视点视频视点间预测结构的最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将预测结构的配置问题转换为最优编码顺序的安排。而后在模型中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实施快速搜索。实验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在本问题中能够迅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掘视点间相关性,与多视点视频编码参考结构相比,可获得0.1-0.8dB的增益,且适用于任意相机阵列。
|
|
|
|
1 |
卢雅伟,邱俊海,张春田;MPEG-2视频编码数据流的头部信息[J];电视技术;1996年04期 |
2 |
常义林,孙献璞,吴剑;视频变速率编码的统计模型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3 |
王光学,赵文革,曹长修;一种基于小波和低复杂度矢量量化的视频编码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王福龙;余英林;;变时长变速XYZ视频编码[J];计算机科学;2004年01期 |
5 |
罗智勇,张会汀;基于DirectShow与DMO的视频采集与编码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5年14期 |
6 |
潘啸;浅谈MPEG-4视频编码[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7 |
董志平;陈水仙;艾浩军;;视频编码中环路滤波的SSE2优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8期 |
8 |
夏惊涛;卢娜;穆道生;;视频监控系统浅析[J];兵工自动化;2006年02期 |
9 |
唐田野;刘钊;;基于内容复杂度的视频编码码率控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6期 |
10 |
李志欣;李建华;侯建党;;一种改进的运动估计新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8期 |
11 |
崔玉斌;蔡安妮;;一种新颖的H.264帧内预测快速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2 |
高韬;刘正光;;基于SPIHT的立体视频编码及其TMS320DM642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8年01期 |
13 |
梁俊芳;;一种视频编码改进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
14 |
几十人;;三足鼎立 硬件视频编码谁更优[J];现代计算机;2011年05期 |
15 |
孙泽斌,胡修林,张蕴玉;使用ISDN基本接口的可视电话[J];通信技术;1995年04期 |
16 |
张春田,张劲松;运动补偿视频编码中DCT编码效率的研究[J];电子学报;1996年01期 |
17 |
夏天,陈磊,余兆明;MPEG—4的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J];电子工程师;1999年10期 |
18 |
韦强,李晓辉,翟宗起;一种自适应快速视频编码的新方法[J];微机发展;2000年06期 |
19 |
狄红卫;基于小波与三维离散余弦变换的视频图像压缩[J];光电工程;2001年04期 |
20 |
张江山,朱光喜;一种可变长码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2001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