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的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研究

李铭  
【摘要】: 由Hillerborg等人提出的虚拟裂纹模型(FCM)可以很好描述混凝土裂纹尖端断裂过程区的力学性能。混凝土软化曲线反映了混凝土材料在达到抗拉强度f t后,其剩余强度与表观变形之间的关系,是虚拟裂纹模型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逆分析的方法,由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试验研究混凝土材料拉伸软化关系。该方法假定混凝土应变软化关系为某些参数控制的函数表达式,建立误差函数,通过使模拟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与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试验获得的P-CMOD曲线吻合来确定相应的混凝土抗拉软化关系参数。求解中的所有参数均由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试验结果确定,其优点是只需用简便的位移控制试验机完成断裂试验,与单轴拉伸试验相比,试验成功率高、更容易实现。 采用逆分析方法求解混凝土软化曲线同样需要准确的试验数据。由于试验过程受到环境、设备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试验数据中存在误差,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也为了使得拟合的数据更加反映真实的情况,必须先对其进行数据平滑和去噪处理,即数据的前置处理,然后才能进行数据的拟合。数据的处理分为三步,第一步将采集的数据的非正值剔除,并将严重偏离其他曲线的无效试件剔除,第二步把各组剩余的有效伴随试件P-CMOD曲线平均成一个有代表性的曲线,上升段及下降段分别采用100点代表,最后将各组P-CMOD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分别采用7段和13段进行拟合,作为逆分析的输入数据,试验数据的拟合采用Marquardt–Levenberg优化方法。 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过程为平面应力问题,通过自行编译的Fortran有限元程序,对三点弯曲切口梁的断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混凝土软化曲线参数进行优化。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减少结构的自由度,建模时采用对称结构的一半进行。 基于断裂功和逆分析方法的混凝土断裂能吻合较好,逆分析获得混凝土抗拉强度f_t比直接拉伸试验获得的值要大,而断裂能G_F与直接拉伸试验值相比略小。逆分析获得的混凝土最大裂缝张开宽度wc和断裂能G_F均有着随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抗拉强度f_t在骨料粒径达到一定值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不是很明显。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加,抗拉强度f_t呈增大趋势,最大裂缝张开宽度w_c和断裂能G_F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逆分析获得的混凝土断裂能存在尺寸效应,断裂能随试件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当梁高增加到一定高度以后,断裂能不再增加,同时逆分析获得的抗拉强度f_t受试件尺寸的影响不明显,且不同梁高混凝土软化曲线的初始段相似,最大裂缝张开宽度有着和断裂能相似的变化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混凝土断裂能存在尺寸效应的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菁颖;王春江;李向民;许清风;;CFRP布加固H型钢梁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10期
2 殷广强;李斌;;夹层结构弯曲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智;鲜学福;;三点弯曲圆梁试样J积分估算公式的解析研究[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王新筑;吴林志;孙雨果;;金属泡沫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三点弯曲下的力学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张晓晴;黄小清;汤立群;;泡沫铝填充圆管三点弯曲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唐维维;王弘;蔡力勋;;超声弯曲加载下结构钢超长疲劳性能[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曹英斌;谢永强;周新贵;张长瑞;;单向C_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疲劳损伤——Ⅰ:横向基体裂纹[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徐永君;张传绪;赵清清;刘曰武;余俊波;;抽油杆疲劳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朱维申;郭彦双;李术才;林春金;温暖冬;杨磊;;含边裂纹试样弯曲断裂声发射特征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8 李明;吴林志;关正西;马力;王兵;;直杆点阵型和斜杆点阵型夹芯结构弯曲性能对比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冯秀艳;王自强;;微薄梁三点弯曲尺度效应的理论分析[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10 任鹏;戈晓霞;王利民;张东焕;;铸铁三点弯曲切口梁的断裂能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邬昆;非局部多尺度方法及其在混凝土重力坝细观分析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刘焕荣;竹材的断裂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军;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其数值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邹世恩;大豆苷原对去势大鼠骨、子宫、乳腺组织的选择性作用及ERs/PPARγ的受体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胡新佳;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啸晨;纯钛烤瓷的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8 霍登伟;铝基多孔材料的反重力渗流铸造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庭辉;陶瓷和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性能及防护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郭刘伟;泡沫铝夹芯双管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铭;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的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佳;近海腐蚀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及承载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乔建;单轴压缩下混凝土软化特征与破坏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殷艳树;单对称等截面型材三点弯曲及其校直理论[D];燕山大学;2010年
5 王秋雨;基于进化算法的三点弯曲梁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志;配斜筋锈蚀RC梁的抗剪承载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广地;北山花岗岩温度效应试验研究及粘弹塑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8 林翠红;不同纤维加强Solidex聚合瓷的力学性能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9 张国尚;基于局部法示波冲击与三点弯曲断裂韧性相互预测[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杨利剑;基于楔入劈拉试验的大坝混凝土软化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