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化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农药,长久以来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多效唑(paclobutrazol, PBZ)、烯效唑(uniconazole, UCZ)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可归为有机氯化物(organochlirine compounds, OCs),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能够持久存在。在中国,前两类化合物在农业上的使用已被全面禁止,后两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仍在使用。杭州市作为农业曾经非常发达的区域,曾使用了大量DDTs和HCHs,但其污染特征至今不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虽然杭州市区已经基本不存在农业,但为了保障杭州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和粮食供应,郊区仍保留有农田,并为了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部分农田采用了大棚栽培。为评估杭州市环境中禁用有机氯化物污染特征和大棚栽培对现用有机氯化物污染的影响,进一步研判杭州市环境中有机氯化物的污染趋势,本论文研究了DDTs和HCHs在杭州市区的大气、水体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PBZ和UCZ在杭州市郊农田中露地和大棚两种栽培环境下的消散特征,并分析了其中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选择性。
杭州市水体环境中ΣOCs (DDTs和HCHs的质量和)在沉积物、溶解相和颗粒相中的高值点均出现在钱塘江-西湖换水口,说明钱塘江水体中的DDTs和HCHs是杭州水体环境介质中的一个重要来源。在相间分配中,气相-水相间DDTs和HCHs趋向存在于气相;沉积物-水相间DDTs和HCHs趋向存在于沉积物;颗粒相-溶解相间,DDTs趋向存在于颗粒相,而HCHs趋向存在于溶解相。绝大部分沉积物样品中的(-)-α-HCH和(-)-o,p-DDT对映体被优先降解。
Ingersoll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内河河道沉积物中DDTs类污染物(主要是p,p'-DDE)和γ-HCH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有可能对沉积物层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水体中有部分p,p'-DDT超过了美国EPA(2009)规定的持续浓度标准(CCC)参考值(该参考值旨在保护水生生物不受低浓度污染物长期作用所造成的慢性毒性效应影响),这表明p,p'-DDT有可能使水生生物受到慢性毒性效应,应当引起注意。
大棚环境中PBZ和UCZ的消散特征与露地环境不同。相比露地土壤,PBZ和UCZ在大棚土壤中更能持久存在,露地和大棚接受的降雨量不同是造成这两种农药在杭州露地和大棚土壤中差异的主要原因。PBZ和UCZ有渗透到深层土壤中的可能性,而且UCZ的渗透性比PBZ的强。PBZ和UCZ在土壤中的降解都存在对映体选择性,PBZ和UCZ的(+)-对映体优先在露地土壤、大棚土壤和实验室培育土壤中降解。
大棚中PBZ和UCZ更容易持久存在,增加了下一期作物受药害的可能性,因此大棚中使用PBZ和UCZ需要减少剂量。受降雨的影响,PBZ和UCZ在露地土壤中的淋溶有污染地下水环境风险。此外,PBZ和UCZ的对映体选择性降解表明对其的环境风险和监管应从对映体水平考虑。
|
|
|
|
1 |
程言君;纸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化物的排放与控制[J];中国造纸;1994年04期 |
2 |
王宏志;熔融盐分解有机氯化物的零排放工艺[J];化肥设计;2003年04期 |
3 |
周红艺,何志桥,潘志彦,黄新文;金属铁及其化合物还原脱氯有机氯化物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彭艳芬;刘天宝;李宝宗;;有机氯化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5 |
平田健正;郑毅;;有机氯化物对地下水的污染[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
6 |
刘春明;吴立民;;水中有机氯化物的光解及测定[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7 |
陈嘉翔;元素氯和次氯酸盐漂白的危害与污染控制[J];纸和造纸;1994年01期 |
8 |
张中林;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氯化物的测定[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年03期 |
9 |
赵庆祥,张彤,史昕龙,黄慧;有机氯化物的酪氨酸酶处理技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0 |
周红艺,汪大翚,徐新华,赵伟荣,颜晓莉;含铁化合物对有机氯化物的脱氯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1期 |
11 |
曹艳娜;张安龙;;造纸废水中有机氯化物毒性的研究进展[J];西南造纸;2006年05期 |
12 |
茹秀玲;韩焕波;董国君;;纳米合金与有机氯化物的反应性能研究[J];应用科技;2007年01期 |
13 |
张万辉;吕文英;刘国光;黄锦勇;黄杰;林婷;;零价铁降解有机氯化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9期 |
14 |
李元端;蔡鉴邦;;农药“杀草丹”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及设计小结[J];工业用水与废水;1985年02期 |
15 |
陈尚兵,金保升,金浩;城市垃圾焚烧处理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化物的二次污染与防治[J];环境导报;1998年06期 |
16 |
夏璐,龚铸,王双飞;光催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均匀设计试验研究(英文)[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2期 |
17 |
汪益平;;银量法测定有机氯化物中总氯的含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9期 |
18 |
黄建成;孙根行;;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化物的毒性及防治措施[J];广西轻工业;2008年08期 |
19 |
罗斯;王晓栋;高树梅;秦良;季力;杨旭曙;王连生;;纳米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有机氯化物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
20 |
刘秀琼;;二氧化氯的漂白及制备方法[J];广州化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