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解聚聚碳酸酯的研究
【摘要】:
超临界流体解聚废弃聚合物以获取化学单体或燃料是一种全新的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本论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废旧塑料化学循环回收中的应用,综述了聚碳酸酯塑料(PC)循环利用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PC解聚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及投料比)下,聚碳酸酯塑料在超临界甲苯中的解聚反应,产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气-质联谱(GC-MS)分析,分析表明,解聚主产物为双酚A(BPA)。在实验取值范围内,PC解聚率与主要产物双酚A在液相产物中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得出在投料比为7、反应温度340℃、反应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主产物双酚A在液相中的含量达到55.57%(最高)。通过数据拟合,确定解聚反应为一级反应,超临界甲苯中的反应活化能为61.41kJ/mol。
此外,以甲苯和乙醇混合物作为解聚溶剂,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聚碳酸酯颗粒进行解聚实验研究,其主产物为双酚A。当解聚条件控制在300℃、45min时,可以得到较高的解聚率(90.75%),及较高含量的双酚A(95.98%)。因此,在甲苯溶剂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甲苯与乙醇质量比为6)有利于PC解聚反应的进行。
超临界流体解聚聚碳酸醋的研究
通过对PC超临界解聚的途径分析发现,解聚以链随机断裂为主要
解聚方式。解聚属于自由基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的自由基反应分别为:
链随机断裂、C一H裂解;分子间、分子内氢转移;自由基重组、自由
基歧化。
超临界流体优异的溶解能力和传质性能,增强了分子的流动性,提
高了氢原子自由转移并参加自由基反应的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5
|
|
|
|
1 |
杨桂生,柳伟峰,李学法;PC/ABS合金的研制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1期 |
2 |
刘树清,张大伟,王博祺,翟力暝,张怀志;ABS/改性PE/PC塑料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3期 |
3 |
李庆平;德国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9年01期 |
4 |
相宏伟,钟炳,彭少逸;超临界流体干燥理论、技术及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02期 |
5 |
陈克宇,汪贺娟,陶巍;在超临界水中聚苯乙烯泡沫的降解[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8年03期 |
6 |
杨勇,张昌鸣,徐元源,李永旺,相宏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超临界甲醇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产物[J];分析化学;2001年06期 |
7 |
焦书科;废弃高分子材料的处理[J];合成橡胶工业;1996年02期 |
8 |
赵志海;废塑料生产汽柴油技术分析与应用中的误区[J];化工环保;2002年05期 |
9 |
欧育湘,唐小勇,王建荣;鉴别废旧塑料的先进近红外技术[J];化工进展;2003年03期 |
10 |
黄汉生;聚合物合金的回收[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04期 |
|
|
|
|
|
1 |
孙安垣,戴芳;1995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4期 |
2 |
闫恒梅,栾维涛;1995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6年04期 |
3 |
刘树清,张大伟,王博祺,翟力暝,张怀志;ABS/改性PE/PC塑料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3期 |
4 |
戴芳,张振,孙安垣;1997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4期 |
5 |
郑宁来;我国研制ABS及其合金的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9期 |
6 |
李馥梅;聚碳酸酯合金[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1期 |
7 |
傅荣政,王芳,章瑛虹,郁剑乙;耐热ABS/PC/SMAH三元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9期 |
8 |
戴芳,闫恒梅,孙安垣;2001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4期 |
9 |
刘爱学,孟令辉,张泓喆,黄玉东;高温高压水条件下尼龙6的分解及其动力学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0期 |
10 |
何志敏,张大伦,张文栓,李杰,罗运军;PPS/PA6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1期 |
|
|
|
|
|
1 |
杨桂生,柳伟峰,李学法;PC/ABS合金的研制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1期 |
2 |
刘树清,张大伟,王博祺,翟力暝,张怀志;ABS/改性PE/PC塑料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3期 |
3 |
陶邦彦,余鸿达,曹剑文;国外城市垃圾焚烧炉的环保措施[J];动力工程;1999年06期 |
4 |
王志峰;聚碳酸酯的市场与生产[J];广东化工;1999年06期 |
5 |
徐学雷,高宏,冯敏洁;CD-R刻录机的原理、应用及其选购[J];光盘技术;1997年02期 |
6 |
米佳;光盘的保养常识[J];光盘技术;1997年03期 |
7 |
高正平;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国磁光盘产业初具规模[J];光盘技术;1997年04期 |
8 |
曹光;谁能抓住光盘业的第三次商机[J];光盘技术;1998年04期 |
9 |
刘晓会
,曹武军;CD-R的回收利用[J];光盘技术;1998年06期 |
10 |
;从废料创造职业[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