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LA的动态森林生长仿真原型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虚拟森林生长仿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森林生长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可对林业生产的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传统的森林仿真系统往往侧重于场景的视觉效果,由于体系结构和形态模型设计上的局限使得对森林动态生长过程的模拟难以实现。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一、仿真体系结构不完善,不支持一体化的仿真建模和运行功能,不同类型的仿真模型之间难以互相通信,不能很好反映森林生长过程中各仿真实体间的相互作用;二、仿真实体粒度划分不合理。传统仿真实体的形态表现功能与通信功能耦合在一起,无法为通信功能提供生理数学模型接口,不能量化通信模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一、提出一个由森林仿真应用层,仿真实体通信层以及网格资源支撑层组成的面向森林动态生长仿真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采用了模块化和层次化相结合的设计思想,集仿真建模和仿真运行功能于一体;
二、将仿真实体通信层划分为形态模型子层,通信单元子层和实时通信结构子层三个部分。其中形态模型子层为不同仿真实体选择了不同的形态模型算法:树木仿真实体建模采用了分形元和视点多分辨率模型;土地仿真实体建模采用了规则网格和视点多分辨率算法:天空仿真实体建模采用了天空盒、天空球和天空伞三种算法;流水实体采用了基于时间函数的纹理映射算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算法的实现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统一了形态模型子层的数据接口;
三、在通信单元子层采用高级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技术提供植物的生理数学模型通信接口。各个森林仿真实体通过通信接口的量化交互实现森林的动态生长变化。
最后,本文分析了森林仿真规模受限的原因,研究了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OGSA)在仿真实体通信层的分布式设计中的应用。
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本系统模拟森林动态生长过程具有较好的性能和效率。
|
|
|
|
1 |
欧阳文;何友;靳煜;;机载火控雷达训练模拟器的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6年01期 |
2 |
黄树采,崔智社,李为民,刘兴堂;分布交互仿真的DUP设计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1999年02期 |
3 |
魏太林;钱占进;欧阳中辉;;时空一致性对武器系统仿真试验影响的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4 |
方敏,王宝树;图形仿真模型的形式化描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8期 |
5 |
周绥平,陈宗基;分布交互仿真的时空一致性[J];系统仿真学报;1996年03期 |
6 |
陈磊,王海丽,任萱;面向对象的实时三维视景可视化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09期 |
7 |
张冰,杨明,王子才;分布交互仿真中的DR技术实现方案[J];系统仿真学报;2000年01期 |
8 |
单家元,吴沧浦;分布交互仿真体系结构设计中的面向对象技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9 |
高临峰;杜燕波;周林;;基于MAS的空袭目标流仿真成员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3期 |
10 |
孙逊;诸雪征;余世魁;向章平;;喷火器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
11 |
王巍;王玉玫;;计算机仿真的实体属性动态获取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19期 |
12 |
王亚康;郭晶;江汀;柴新代;;基于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9期 |
13 |
曹阳,张维明,徐磊;基于消息的离散事件仿真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年07期 |
14 |
杨明,张冰,马萍,王子才;改进DR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年05期 |
15 |
李国和;何红梅;赵沁平;;基于HLA的分布交互仿真数据收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0年10期 |
16 |
胡圣明;李青山;陈平;褚华;;仿真环境中智能化控制语言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年05期 |
17 |
刘小敏;;一种三维平台级实体的建模与仿真方法[J];网络与信息;2010年11期 |
18 |
张金涛,蔡继红,高立娥,刘卫东;大战场环境三维模型管理平台的应用开发[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2期 |
19 |
赵晓哲;王在刚;孙永侃;;基于STAGE的舰潜对抗仿真系统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4期 |
20 |
游文霞;王先甲;;StarLogo在基于agent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