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机构和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趋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也日益完善。投资者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需要甄别出对自己决策有用的信息。被公认为专业理性投资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和掌握上市公司内部信息资源的公司内部人(主指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公开交易信息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其相应的投资行为是否一定具有合理性?对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有没有参考借鉴意义?投资者模仿这些交易行为能否取得异常收益?
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以沪深两市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间机构和内部人公开的交易信息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而不是交易本身),运用事件研究法、抽样、回归及相关价值分析等方法,检测机构和内部人公开交易信息的信息含量及其投资行为的合理性。
基于股价和成交量变动的检验发现,不论大盘上涨还是下跌,机构纯买入信息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具有显著信息含量;且其信息含量大小受到参与买入的机构数量的影响。对细分样本的研究发现机构净买入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但不如纯买入信息显著。机构纯卖出与机构净卖出信息一样,在短期内均不能取得异常收益,不具有信息含量。基于股票价值评估的研究发现,机构买入行为具有内在合理性,对其他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而机构卖出行为的合理性并不明显。基于BHAR的分析进一步肯定了机构买入行为具有合理性和预见性的结论;但机构卖出行为在大盘上涨过程中,可以取得超收益;而在大盘下跌趋势下,其行为的合理性及对后市的预见性并不十分显著。表明机构卖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大盘趋势变动的影响。
对内部人买入与卖出信息公布前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内部人买卖组合不能取得显著的异常收益,买入、卖出信息均不具有信息含量。基于BHAR分析得出,长期而言,内部人买入信息可以取得略高于大盘的超收益,尽管这种超额收益并不显著,但仍可供长线投资者参考借鉴。内部人卖出行为的合理性并不显著,不能取得长期的超收益,对中长期投资者无明显的参考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0.91;F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