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控制
【摘要】:灰色预测控制是以灰色动态模型为基础,对少数据,贫信息的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之一。本文在改进灰色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综合模糊控制方法,提出了新的灰色预测控制方法,主要研究的工作如下:
1.提高灰色GM(1,1)预测模型精度的研究影响灰色GM (1,1)预测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原始数据序列的光滑度、模型的背景值及模型的初值。基于此,分别就上述三个影响因素对提高灰色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
(1)提出利用函数arc cot(.)对原始序列进行变换,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离散数列经过此变换后,可以消除由陡变引起不满足灰色建模条件的情况,并提高了建模数据序列的光滑度,且光滑度优于其他变换函数。
(2)提出了一种背景值数值优化的求解算法,并将之实际应用于钛合金疲劳强度随温度变化这一经典非等距序列GM(1,1)建模中,实验结果表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3)从二个方面有效地提高了GM(1,1)模型的精度。首先,对拟建模数据进行cot(.)α(α 0)变换,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经此变换后的离散序列可以满足灰色建模条件,且这种变换较现有其它变换方法更有效;其次,提出了一种背景值优化重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精度。
2.提高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精度的研究影响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模型的背景值、模型的结构参数,基于此,分别就上述两个因素对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
(1)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首先分析了传统的灰色Verhulst模型产生误差的原因,从背景值定义出发,推导了用原始数据生成新的背景值公式;其次,基于灰色系统信息覆盖原理,提出了一种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2)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背景值重构的非等间距Verhulst模型。对模型背景值的构造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了常规背景值构建方法在建立Verhulst非等间距或虽等距但时间间隔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使模型精度不高。为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基于区间积分的背景值重构算法。
3.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控制研究
(1)提出了一种基于arc cot(.)变换和预测步长自调整的灰色模糊预测控制算法,根据当前时刻的误差和误差变化量将系统响应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区域,不同区域预测步长不同;根据当前误差和未来预测误差共同决定当前的控制量。该算法综合了模糊控制、灰色预测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超调小、响应快,稳态精度高。
(2)提出一种基于GM(1,1)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的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通过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与灰色GM(1,1)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预测模型,根据预测误差e(k+d),通过三层BP神经网络,对PID中的三个可调参数进行参数自整定,调整控制增量Δu,使系统输出跟踪设定值。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能有效地克服了误差及干扰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
|
|
|
1 |
禹柳飞,张国云;基于BP神经网络预报的动态矩阵预测控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王永骥,徐桂英,涂健;水轮发电机组l~∞范数性能指标预测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1年04期 |
3 |
方斌,李仁,季幼章;关于预测控制的鲁棒性[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4 |
杨马英,王树青,王骥程;有约束过程的预测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9年05期 |
5 |
李光海;崔群法;;双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6 |
冯惕;王建国;;预测控制中预测方程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转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7 |
席裕庚,许颂华;多关节机器人的分散预测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年01期 |
8 |
艾明兰,张德江,吕秀江;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分析及其在造纸过程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9 |
吴国华,席裕庚,张钟俊;一种采用三角化脉冲响应模型的鲁棒自适应预测控制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2期 |
10 |
李少远,席裕庚,王群仙;小波变换在有约束广义预测控制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
11 |
费红姿,杨庆俊,郑钢铁,黄文虎;主动隔振中气动压力跟踪的预测控制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
12 |
朱小娟;张家生;顾新宇;;增量型广义预测算法在电厂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
13 |
雎刚,陈来九;一种新的预测控制算法:模糊预测控制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1期 |
14 |
陈增强,袁著祉,车海平,贺江峰;基于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间接自校正预测控制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5 |
邹涛,刘红波,李少远;锅炉汽包水位非自衡系统的预测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3期 |
16 |
王永红;周颖;;分子筛优化控制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7 |
张克诚;;灰色系统理论在连续梁悬臂施工误差调整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年03期 |
18 |
李永伟,韩金舫;工业过程预测—模糊控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9 |
陈增强,孙明玮,袁著祉;采样系统预测控制的设计与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2期 |
20 |
刘斌,席裕庚;基于集结策略的非线性稳定预测控制器[J];控制与决策;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