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UV-B和光强胁迫对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叶绿素荧光和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变化,亚热带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酸雨污染加剧,大气臭氧层的日趋变薄,紫外线辐射的逐渐增加,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气溶胶和云层亮度的增强,阳伞效应越来越严重,极大的改变了植物生活的环境。因此,研究酸雨、UV-B和光强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树种幼苗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全球变化(酸雨增强、UV-B辐射增强和光强的减弱)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木更新、群落动态与演替和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五种树种为实验材料,利用生态模拟的研究方法,采用自控的设施,设定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4.0)和对照(pH5.6)三种酸雨处理;UV-B增强组(比对照组增加10%UV-B)、UV-B滤光组(约为对照组UV-B的20%)和对照组(日光条件)三种UV-B处理;以及100%、75%和50%三种光强处理,测定了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量(株高和地径)等参数,研究了环境胁迫对5种树种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等参数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杜英在重酸条件下生长良好,木荷、香樟和苦槠,在中度酸雨条件下生长良好,石栎在无酸或微酸条件生长良好。酸雨处理条件下,杜英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II)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qN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木荷、香樟、苦槠和石栎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II)都有所降低。
(2)增强UV-B辐射促进木荷和杜英生长,而抑制了香樟、苦槠和石栎幼苗的生长;减弱UV-B辐射促进香樟、苦槠和石栎幼苗的生长。增强UV-B辐射降低了石栎和杜英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部分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II),而对木荷、香樟和苦槠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但对部分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ΦPSII)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50%全光照条件下,木荷、石栎和苦槠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促进了杜英和香樟幼苗的生长。5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幼苗的叶绿素含量、Fv/Fm、Fv/Fo和ΦPSII在50%全光照光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是树种幼苗适应低光环境的表现。
(4)通过春夏秋三个月份的测定,酸雨、UV-B和光照处理条件对5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幼苗叶绿素含量都有很好的季节变化,即:5月﹤8月﹤11月。
(5)杜英适合在重度酸雨、50%全光照光环境和增强UV-B的条件下生长;木荷较适合在中度酸雨、全光照光环境和增强UV-B的条件下生长;苦槠较适合在中度酸雨、全光照光环境和减弱UV-B环境下生长;香樟适合在中度酸雨、50%全光照光环境和减弱UV-B环境下生长;石栎在弱酸或微酸、全光照光环境和适度UV-B条件下能更好的生长。
(6)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II作为探索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关系的探针,对于不同的植物和月份具有不一样的反应。8月和11月,各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探索环境胁迫(酸雨、UV-B和光强)的探针。Fv/Fm、Fv/Fo和ΦPSII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qN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Q945.78
|
|
|
|
1 |
郭峰;田纪春;孟庆伟;赵世杰;;遮阴后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光系统Ⅱ(PSⅡ)对强光的响应[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
2 |
韦朝领,江昌俊,陶汉之,宛晓春;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其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3 |
陈子俭,汪呈理;“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4 |
侯扶江,郑文菊;紫外线-B辐射与3种植物幼苗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紫外线-B敏感性的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5 |
冯建灿,毛训甲,胡秀丽;光氧化胁迫条件下叶绿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清除及防御(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 |
6 |
刘敏;李荣贵;范海;杜桂彩;;UV-B辐射对烟草光合色素和几种酶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2期 |
7 |
孙晓方;何家庆;黄训端;平江;葛结林;;不同光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4期 |
8 |
樊后保;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9 |
马翠兰,刘星辉,陈中海;果树对盐胁迫的反应及耐盐性鉴定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0 |
黄建昌,吴贤彬,何仕友;酸雨对黄皮生长发育影响的模拟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5年04期 |
|
|
|
|
|
1 |
郑昭英,孙小镭,刘世琦,高俊凤;乙烯在黄瓜体内分布及周年变化动态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2 |
梁太波,张淑香,史春余,王汝娟,杨馥成;活力素对菠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3 |
曹世彪,陈双臣,李志娟;土壤调理剂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4 |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5 |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6 |
徐伟红;郭卫华;徐飞;王仁卿;;三种枣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7 |
赵红军;魏海蓉;姜涛;李勃;刘庆忠;;黑核桃砧和本砧香铃核桃的光合特性初探[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8 |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盐胁迫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9 |
于文艳;刘世琦;梁庆玲;郝树芹;;大蒜二倍体与四倍体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0 |
周梅;赵炎;盖树鹏;郑国生;;三种不同衰老类型牡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
|
|
|
|
1 |
张晓勇;王振红;;当前酸雨形势和治理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
2 |
韦朝领,江昌俊,陶汉之,胡颖蕙;茶树鲜叶中叶黄素循环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及其光保护功能鉴定[J];茶叶科学;2004年01期 |
3 |
樊后保;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4 |
张木清,陈如凯,吕建林,罗俊,徐景升;甘蔗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5 |
邱栋梁,刘星辉,王宝华,陈烈;模拟酸雨对荔枝叶片膜透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6 |
姜英辉,侯旭光,李光友;两种南极冰藻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J];高技术通讯;2001年08期 |
7 |
吕均良,李三玉;果树酸害的症状及生理敏感性[J];果树科学;2000年01期 |
8 |
肖艳,黄建昌;13种果树对酸雨抗性的研究[J];果树学报;2004年03期 |
9 |
向仁军;柴立元;曾光明;漆燕;肖劲松;赵大为;;中国典型酸雨区大气干沉降化学特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0 |
何剑锋,陈波;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冰生态学研究Ⅰ.1992年冰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变化[J];南极研究;1995年04期 |
|
|
|
|
|
1 |
缪锦来;王波;阚光锋;姜英辉;张波涛;侯旭光;李光友;;南极冰藻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
|
|
|
|
|
1 |
韩榕,王勋陵,岳明;He-Ne激光对小麦DNA UV-B损伤修复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2年09期 |
2 |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增强的UV-B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
3 |
李曼华,郑有飞;UV-B增强对冬小麦和菠菜影响的对比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4 |
孙谷畴,张厚华;全日光强下5种植物叶片的UV-B防护[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年01期 |
5 |
蔡恒江,唐学玺,张培玉;3种赤潮微藻对UV-B辐射处理的敏感性[J];海洋科学;2005年03期 |
6 |
李韶山,王艳,刘颂豪;UV-B对水稻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
7 |
韩榕,王勋陵,岳明,齐智;He-Ne激光对小麦幼苗增强UV-B辐射损伤修复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1年10期 |
8 |
郑向东,陆龙骅,周秀骥;近六年中山站春季臭氧低值的观测结果分析[J];极地研究;1999年04期 |
9 |
李韶山,王艳,王小菁,朱延彬,刘颂豪;UV-B诱导的水稻DNA损伤和修复研究[J];光子学报;2000年07期 |
10 |
陆龙骅,卞林根,逯昌贵,程彦杰;75°N~70°S UV-B辐射经向变化特征的观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