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组织培养及栽培研究
【摘要】:本文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细叶小羽藓野外调查及采集,初步确立了细叶小羽藓组织培养及栽培所需要的生长条件,即光照为1500-3500lx,湿度在50-90%范围内,pH值为5.96-8.00。采用孢子培养、原丝体培养及配子体培养等试验手段,探讨了细叶小羽藓发育过程,并建立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的孢子容易消毒,用70%酒精表面消毒6min后用25% NaClO消毒5min孢子的污染率为0;配子体消毒方法中消毒剂及取材部位的筛选采用L9(33)3水平3因素9个处理的正交设计,获得最适宜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消毒方法为:用70%酒精表面消毒5s后用2.5%NaClO消毒60s后,接种细叶小羽藓的老枝与分枝交叉处,其存活率可达70%。
对细叶小羽藓的组织培养采用孢子体→原丝体→植株、孢子体→原丝体→愈伤组织→植株、配子体→愈伤组织/芽体→植株等几种培养方式,获得细叶小羽藓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30g?L-1蔗糖+6.7g?L-1琼脂+pH 7.0;添加1mg?L-1IBA处理细叶小羽藓的原丝体获得的藓株最多、藓丛最高、原丝体深绿色致密;添加0.5mg?L-1KT最有利于细叶小羽藓的配子体芽的诱导及生长,添加0.3mg?L-1的6-BA诱导率及愈伤组织致密度最高,愈伤组织增殖系数最大,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在MS培养基中添加1mg?L-1IBA最有利于细叶小羽藓愈伤组织的分化。
以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为基质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细叶小羽藓进行栽培,利用盖度、分枝长度、分枝数、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评价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状况,黄泥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最佳,栽培50天其盖度可达84.33%,分枝长度为4.80cm,一级及二级分枝数为11.87个、5.13个,鲜重及干重分别增长38.15倍、17.69倍,黄砂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次之,白泥土最差;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光合色素含量依次为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其中黄砂土栽培与野外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最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