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林内套种白三叶、黑麦草、油菜、紫云英、自然杂草,以清耕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方法,研究不同生草对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温湿度等年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生草与土壤性质的互作关系,为山核桃林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草栽培明显改善地温,夏季降温,冬季保温。1月份生草提高了5cm、10cm土层温度,15cm、20cm改善不明显,白三叶和黑麦草效果显著;7月份,生草明显降低了0-10cm的土温,尤其是白三叶和自然杂草表层土温较清耕下降幅度大。生草还能提高地表湿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白三叶和自然杂草表现良好,油菜对地表湿度的改善效果较小。
(2)不同生草区两个土层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层变化幅度大于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在19.64-39.47%之间变化,并随着降雨量变化明显,7月份生草区和清耕区差异显著,由于不同生草的生物特性不同,不同生草处理在不同月份影响不同。
(3)生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的转化率,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钙、有效钾、锰、锌和交换性K~+、Ca~(2+)平均含量高于清耕,但在生草区0-20cm土层,山核桃和生草养分需求重叠大,导致土壤全钾、全铁、全锰、全镁、交换性Ca~(2+)、Mg~(2+)提高幅度不大。
(4)山核桃林内套种生草使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不同季节的不同生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豆科植物和杂草在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方面作用强,综合分析白三叶和杂草在提高酶活性方面效果较好。
(5)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蔗糖酶与pH、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呈极显著相关水平。脲酶与p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与磷和钾未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氢酶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有效磷、有效钾呈显著相关,与pH、全磷、全钾未达到显著水平。蔗糖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交换性K~+、Ca~(2+)、Mg~(2+)和土壤有效态Mn、Zn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效Fe负相关。
|
|
|
|
1 |
吴炳龙,丁传恭,陈小玲;沙土幼龄桔园生草栽培技术与效果[J];浙江柑桔;1998年04期 |
2 |
刘士余,程冬兵;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
3 |
李伟才,习金根,雷新涛;AP番荔枝园生草栽培效应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5年05期 |
4 |
王克功,任瑞兰,郑宏鹏;果园生草栽培[J];山西农业;1998年10期 |
5 |
高喜荣;生草栽培对苹果园土壤及树体养分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
6 |
潘伟彬;;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7 |
冯存良;陈建平;张林森;;生草栽培对富士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4期 |
8 |
肖时英;张木兰;;生态经济茶园及其栽培技术之探讨——云南生态茶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茶叶;1993年02期 |
9 |
牟蕴慧;张英臣;周野;刘通;刘万达;;生草栽培对李园土壤温度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10 |
樊巍;王齐瑞;;生草栽培果园根系生长动态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
11 |
陈河龙;易克贤;马蔚红;孙德权;吕玲玲;罗萍;;果园生草研究进展及展望[J];草原与草坪;2009年01期 |
12 |
任群;肖家欣;陈世林;齐笑笑;胡世全;杨慧;;生草栽培对柑橘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4期 |
13 |
曾明,马国辉,余东,熊丙全,袁军;生草栽培对柑桔丛枝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9期 |
14 |
刘传和,陈杰忠;我国果园生草栽培研究概况(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年02期 |
15 |
王齐瑞,谭晓风;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6 |
葛彦会;;日本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及效果[J];农村科技开发;2000年08期 |
17 |
侯启昌;;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J];果树学报;2009年05期 |
18 |
高超;袁德义;袁军;邱亚群;甘国娟;;生草栽培对湘东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19 |
郁俊谊;;猕猴桃园生草栽培法[J];农家之友;2011年04期 |
20 |
刘士余;聂明英;卢建生;魏雪娇;;生草栽培在南丰蜜桔生态桔园中的应用探讨[J];人民长江;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