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杉木无性系生物量碳储量的差异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摘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前人对于杉木连栽的生长量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只是针对单一品系而进行的。本论文的科学问题是不同杉木无性系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对于连栽后的生物量碳及土壤质量必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浙江省开化县林场‘B44’、‘K13’、‘KT13’、‘F13×那1’和‘CK’等5个无性系一、二代杉木林分的生物量碳储量,同时采集并分析了相应林地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等肥力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个杉木无性系的高生长在同一代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二代栽培明显减缓了‘CK’、‘F13×那1’、‘KT13’和‘B44’4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量(P0.05),平均下降了14.4%。(2)5个杉木无性系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年固碳量较大的差异。除无性系‘K13’外,其它4个无性系二代栽培生物量碳显著低于一代(P0.05)。二代栽培明显减缓了杉木的年固碳量,平均下降了30.40%,其中以‘K13’下降的幅度最小,仅下降13.30%。(3)二代栽培杉木林地土壤有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蔗糖酶、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比显著下降(P0.05)。(4)杉木生物量碳与13个土壤质量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96.01-14.69X_1+1.51X_3+0.36X_6+7.35X_7+0.09X_9+95.87X_(11)-5.71X_(12)-3.40X_(13)。杉木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效磷、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过氧化氢酶等5个指标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pH、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