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酸性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

费禹凡  
【摘要】:近年来,微塑料(MPs)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农田土壤被认为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地,但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仍基本未知。同时由于农田土壤中施用有机肥导致抗生素污染后,与微塑料复合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也未见报道。本论文以红壤母质发育的酸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人工气候箱的土壤培养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开展了微塑料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氮素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高浓度(1%和5%)常见类型微塑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开展暴露培养试验,研究微塑料对土壤酶活性(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二、研究土壤中微塑料添加对土壤氮总量及其形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氮功能基因相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探讨其微生物学机制;三、研究低浓度(0.05%和0.5%)条件下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与抗生素(磺胺甲恶唑和四环素)复合污染对抗性基因和氮素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酸性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可以改变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同时筛选反映土壤微生物效应的敏感指标。1%和5%的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均提高了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抑制了荧光素二乙酸酯酶的活性,且5%的PVC暴露量急剧降低了荧光素二乙酸酯酶的活性。土壤中微塑料暴露使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下降,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与微塑料的类型和添加剂量有关。PVC5和PE的处理显著增加了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和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的相对丰度,而PVC1的处理中这两个菌目的相对丰度略有降低。氮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相关的的细菌群落,如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黄单胞菌科(Xanthobacter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les)对微塑料污染较为敏感。(2)PVC和PE微塑料添加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铵态氮含量和p H,增强了土壤的硝化作用,且在第29天培养结束时,土壤硝化率显著(p0.05)增加。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供试土壤中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是主要的硝化细菌(AOB)菌属,相对丰度均占99%以上。培养29天后,微塑料处理土壤中亚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上升。同时,微塑料处理也显著增加nir 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根瘤菌属(Rhizob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苜蓿中华根瘤菌属(Achrom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但微塑料处理抑制了含nif H功能基因的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相对丰度,但增加了固氮细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和克氏菌属(Klebsiella)相对丰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微塑料添加通过改变功能细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氮素形态。添加量达到5%时,氮素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最大。(3)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主要受微生物降解主导,添加0.05%和0.5%的PE微塑料处理对土壤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没有显著影响。添加0.05%的PE微塑料显著(p0.05)降低了供试土壤中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和抗性基因的丰度。氨氧化功能基因(AOB)丰度的降低可能影响了土壤铵态氮氧化为亚硝态氮,从而影响亚硝化还原菌的生长,使微塑料处理土壤中亚硝化功能基因(nir K和nir S)丰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微塑料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了土壤抗性基因(tet A和sulⅠ)的丰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波;;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15年03期
2 赵占周;;施用石灰类物质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与方法[J];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04期
3 ;南方农作物“癌症”可治了[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2期
4 杨雪;;12支团队合力探索土壤“调酸”良方 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召开[J];中国农资;2017年21期
5 小花;;养花就得搞点小动作[J];益寿宝典;2017年15期
6 尔强;;可口可乐不为人知的用途[J];老同志之友;2017年16期
7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8 易杰祥;吕亮雪;刘国道;;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赵成义,任景华,薛澄泽;在酸性土壤上黑油菜对硒的吸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10 郜礼阳;林威鹏;张风姬;周巧仪;刘淑媚;熊蔓;凌彩金;;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1年01期
11 席艳君,孙成,李洪锡,高立群,张淑泉;酸性土壤腐蚀[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年04期
12 刘大志,刘伯锡;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效果好[J];新农业;1998年09期
13 袁雪松;代贵林;;石灰在酸性土壤中的作用[J];农村科学实验;2005年08期
14 赵光昕;张晴雯;刘杏认;田秀平;;农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对生物炭添加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8年07期
15 ;美国发现可使作物在酸性土壤生长的基因[J];福建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16 李晶;杨海征;胡红青;霍庆;雷帆;;生物灰渣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对酸性土壤的改良[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7 李子旭;;酸性土壤巧施钼[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9期
18 鹿中晖,王永红,文杰;铅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研究[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19 张进;;“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半开放式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年01期
20 丁浩男;丁军;;关于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攀;刘贝贝;吴琳;;蚯蚓粪、生物炭和海泡石对酸性土壤改良和镉铅风险控制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2 杨伟;;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纯化及ATP酶活性实验[A];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魏南;路斌;余德光;谢骏;王广军;;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添加硝酸钙进行沉积物修复的响应[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4 颜玉玺;金博强;梅慧;朱仁成;李顺义;;净化油烟废气生物滤塔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20年
5 万晓红;周怀东;刘玲花;;湿地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丁逸宁;韦朝海;;反应器内部构造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吴伟林;张秀霞;单宝来;张剑杰;杨肖杰;赵朝成;;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范艳君;朱玲;;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单颖;邹刚华;赵凤亮;刘声廷;;土壤调理剂对海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A];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1 张海燕;贺江舟;徐彪;张利莉;;新疆南疆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A];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2 汪安友;董宁征;马珍妮;张敬宇;苏建;阮长耿;;评价及临床应用一种新的ADAMTS13酶活性的检测方法[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3 陈丽华;李玥仁;吕新;杨苏;陈涵贞;苏德森;;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4 梁东丽;同延安;OveEmteryd;张树兰;;土壤反硝化田间原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5 张植强;魏南;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郁二蒙;李志斐;;高密度草鱼和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A];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6 谢冰;米文秀;徐亚同;;石化废水臭气的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7 季宇彬;汲晨锋;李文兰;;青龙衣多糖对H22型肿瘤细胞ATP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18 张留保;真炳攸;;硫酸锰对肝细胞酶活性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19 侯雪莹;韩晓增;王树起;张迪;宋春;;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0 陈学萍;张旭;刘冬秀;;不同污染水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石瑛;酸性氨基酸和核苷酸模拟酶活性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2 刘里;荧光素的模拟酶活性及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3 马桥;吲哚好氧转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解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彩霞;渤海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压力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
5 黄学茹;铁氧化物与有机质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6 辛晓平;锰氧化物对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7 邹国元;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8 尹华群;在铜矿矿坑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9 Sarwee Joe-Wia Faeflen(冯瑞);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刘骕;管理方式对设施菜田N_2O排放和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1 黄聪;废水反硝化脱硫工艺功能微生物分布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2 杨文浩;镉污染/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费禹凡;酸性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D];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
2 张伟;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3 曲晓芸;我国沿海贻贝与水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一锋;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吕冰欣;解有机磷菌对酸性土壤铅镉铜钝化效应和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6 刘鹏;酸性土壤上花生高效根瘤菌的发现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7 王梅;钙-蒙脱石和石灰对两种酸性土壤的改良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8 张静玉;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积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年
9 高华晨;不同高粱品种抗氧化指标及内源激素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10 马昱萱;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11 马婧怡;晋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D];山西大学;2018年
12 郭群群;三甲基甘氨酸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苏氨酸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13 张闯;氮添加对红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14 王华林;湖泊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氮磷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15 蒋倩;老年人群根龋和冠部龋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6 赵博礼;渔光一体模式中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17 杨再旺;会仙岩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8 陆洋;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池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19 郭佳;龋病和牙周病发病相关性及其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兰州大学;2017年
20 谢慧娜;载体对腈纶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可可;酸性土壤应选钙镁磷肥[N];河南科技报;2017年
2 习洋;改良酸性土壤迫在眉睫[N];农资导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军 王勇;改良酸性土壤的“良方妙剂”[N];农资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军;打造酸性土壤改良产品第一品牌[N];农资导报;2007年
5 曹立耘;改良酸性土壤 合理施用石灰[N];山东科技报;2014年
6 湖北农学院副教授 石国基;酸性土壤改良技术[N];湖北科技报;2002年
7 陈茂春;施用硫酸铵的宜与不宜[N];农资导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