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细胞坏死机理及其抗病性的研究
【摘要】:
植物类病变广泛地代表了一类能自发产生细胞坏死的突变体,这类突变体的突变表型是由于细胞死亡失调引起的,与过敏性反应表型相似,因此类病变突变体是分析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有效工具。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是由粳稻Norin 8经γ射线辐射诱导而成,植株从苗期开始叶片上就会自发地出现红棕色类病斑,属于典型的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对spl5突变体病斑表型发生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O_2~-类活性氧在细胞发生死亡之前就开始积累,并且在只有少数病斑的时候其体内O_2~-浓度达到最高。通过对两个ROI清除酶SOD和CAT活性的测定,spl5突变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基本没有变化,据此我们推测spl5突变体内活性氧代谢失控可能是由于活性氧的产生系统加强从而导致活性氧的过度积累。
对spl5突变体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pl5突变体较野生型显著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菲律宾生理小种的抗性,尤其是对PXO145(P8)生理小种,抗性指标达到了高抗水平,另对PXO280(P7)、PXO87(P9)和PXO124(P10)等3个小种达到抗性水平。抗性机理的研究表明接菌后spl5突变体保护酶POD和PAL活性提高快且幅度较大,在整个过程中均能保持较高水平,说明spl5突变体较野生型能更快更强地启动自身的过敏性反应。OsPR1基因通常作为研究植株系统获得性抗性的标记基因,而OsAOS是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调节酶,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spl5突变体和野生型体内PR基因OsPR1、OsPR3和OsPR8以及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调节酶基因OsAOS均有表达,但spl5突变体内的表达量更高。RT-PCR结果说明spl5突变体内的系统获得性抗性以及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形成病斑时可能已被激活。以上结果表明spl5突变体具有较强的抵御病原菌入侵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spl5突变体细胞死亡的机制以及spl5突变体与病原菌互作的机制,我们构建了spl5突变体的悬浮细胞系并对影响spl5突变体悬浮系构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素2,4-D对于spl5突变体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胞外过氧化物酶偏低以及胞外H_2O_2偏高是导致spl5突变体细胞悬浮系较难建立的原因,所以缩短继代周期有益于spl5突变体细胞悬浮系的构建。
|
|
|
|
1 |
;蔬菜作物的育种和诱变因素[J];今日科技;1972年21期 |
2 |
胡忠,彭丽萍,蔡永华;一个黄绿色的水稻细胞核突变体[J];遗传学报;1981年03期 |
3 |
山口彦之;田禾;;水稻直立窄叶突变体在多肥密植栽培下的产量能力[J];核农学通报;1981年02期 |
4 |
白应林,丁家炳,苗毓华,胡康荃;枯草杆菌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体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4年01期 |
5 |
A.J.Kool;万霞;;植物细胞培养中诱发与自发突变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利用潜力[J];核农学通报;1984年01期 |
6 |
李朝灿,徐洁;水稻高赖氨酸突变体离体筛选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86年01期 |
7 |
K.C.Engvild;石春海;;豌豆突变株的根瘤形成及固氮作用[J];核农学通报;1988年05期 |
8 |
邱庆树;;花生辐射诱变遗传育种的研究概况[J];核农学通报;1989年06期 |
9 |
;能源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10期 |
10 |
;无蜡被和蜡被稀少的双色高粱突变体的上表皮蜡质载荷和水分利用率[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年06期 |
11 |
张弛,陈受宜;利用DDRT-PCR技术分析在盐胁迫下水稻耐盐突变体中特异表达的基因[J];中国科学B辑;1995年08期 |
12 |
紫明良;;国外香石竹的诱变育种[J];园林科技信息;1995年04期 |
13 |
何鉴星,孙传渭,姜茹琴,王志龙,张欣雪,李爱国,李增书,赵国忠;棉花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96年05期 |
14 |
石太渊;水稻组织培养与突变体筛选[J];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15 |
刘富中,GostimskiiS.A.;豌豆双重标记新突变基因fcu的染色体定位[J];园艺学报;1999年06期 |
16 |
李宏宇,鲁国东,王明海,王宗华;稻瘟病菌微波诱发突变体的分析[J];菌物系统;2003年04期 |
17 |
国艳梅,顾兴芳,张春震,方秀娟,张圣平,徐彩清;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3年04期 |
18 |
张荣铣,许晓明,戴新宾,陆巍,曹树青;叶绿素b含量低的水稻突变体的光合功能衰退及其与活性氧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年02期 |
19 |
谈建中,刘美娟,张国英,丁悦;桑树叶色突变体类型与特性的初步研究[J];蚕业科学;2003年03期 |
20 |
薛建平,张爱民,高翔,盛玮;安徽药菊耐盐突变体的筛选[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