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大众音乐课本》研究
【摘要】:清末民初,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学校音乐教育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蹒跚起步,初创发展和体系构建的历史过程。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历来都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并成为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也受到音乐教育家们的关注,并成为音乐教材的编写者、实施者和践行者。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黎锦晖便是这样的一位代表。本文以音乐家黎锦晖主编的《大众音乐课本》为研究对象,取音乐史学和音乐教育学的双重研究视角,通过对《大众音乐课本》这套教材的分析,归纳出《大众音乐课本》的知识体系的特色,并将《大众音乐课本》与同时期的代表性音乐教材进行比较,进而展现其教材编写的独特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凝练出黎锦晖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本文由绪论、四章九节及结语组成。绪论阐释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意义。第一章通过文献的梳理与阅读,展现出黎锦晖的生平和音乐贡献,并给予客观的历史评价。第二章对《大众音乐课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指出其知识体系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严密性、平民性与普及性特征。第三章将《大众音乐课本》与同时代朱稣典、潘淡明的《小学音乐课本》和沈秉廉的《儿童音乐教科书》进行比较,阐明《大众音乐课本》独特的理论意义。第四章论述《大众音乐课本》的多样化追求和对当下音乐教材编写的实际意义。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呈现《大众音乐课本》的历史价值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