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造境的《陆俨少山水画课徒稿》笔墨结构研究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保守与激进思潮之间的裂痕带来了剧烈的动荡。以陆俨少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弥合了这个裂痕,陆俨少亦成为山水画坛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因而,研究陆俨少和其课徒稿对当代山水画传承、创新以及中国画普及等,都着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一切艺术都要完成从形式向精神的跨越。笔墨是中国画重要存在形式,中国画完成从形式向精神跨越的重要途径是“笔墨造境”。笔者把“情境”(内境)、“物境”(外境)分别与“用笔”、“用墨”、“笔势”两两组合,理出六对“笔墨”与“造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课徒稿作品分析和相关文献为依托,剖析陆俨少山水课徒稿的“笔墨结构”与“造境表现”的关系,进而归纳出陆俨少山水课徒稿及其笔墨结构的特点。通过剖析陆俨少的艺术实践过程,管窥20世纪中国艺术家在山水画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艰难探索历程,从而理解陆俨少“来自传统而无悖于创新”的中国画改良主义精神内涵,指导当代山水画教学与创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