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测量机测头半径三维智能补偿技术
【摘要】:逆向工程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三坐标测量机作为高精密测量仪器,是其主要的数字化设备。在接触式测量中,测量所得数据为测头球心点的坐标而不是工件表面坐标,需要进行测头半径补偿。目前,测头半径补偿技术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针对接触式扫描测头测量所得散乱数据点云,基于SOF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构建了一种自适应性强、精度高、效率高的补偿算法。
本文构建了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测头半径补偿算法模型,利用其将整个曲面测量所得的散乱点数据分成许多子区域,子区域的分类核心即为神经元连接权矢量,连接权矢量集作为对散乱点集的工程近似化并重构曲面样本点的内在拓扑关系,实现曲面密集三维散乱点数据的自组织压缩。网络神经元权重矢量按六边形阵列侧抑制邻区训练调整,可生成测量点集压缩后的拓扑三角网格。寻找三角网格中小三角片组成的六边形结构的规律,由六个小三角形来确定六边形中心顶点的法矢。同时边缘点在组成六边形时,欠缺的点可从神经元感受野中寻得,完成三角网格法矢的求解。最后根据网格顶点法矢与测头半径值便可得到网格顶点偏移点,即实现了接触式密集数据采集的测头半径三维补偿。同时,本文在三角网格形成和法矢求解之后,拟定了三种测头半径补偿方案,并一一进行了对比分析。
由于实际测量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影响,用于算法验证的对比性差。本文应用MATLAB软件分别构建了球面、椭球面、一般复杂曲面、双三次B样条曲面四个复杂程度由低到高的曲面模型,进行仿真模拟试验。经过多次的试验对比分析,本文测头半径补偿方案Ⅰ的误差补偿精度可达到微米级,方案Ⅱ和方案Ⅲ补偿精度均可达到亚微米级,但方案Ⅱ稍显不稳定。测头半径补偿方案Ⅲ无论是稳定性还是补偿精度均非常理想,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初步构建了测头半径补偿的软件模块,以期能够应用到三坐标测量机数据处理软件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721
|
|
|
|
1 |
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模具评定评述专家组;第八届国际模展模具先进制造技术评述[J];电加工与模具;2000年04期 |
2 |
张伟,姜献峰,陈丽能,马亚良;基于神经网络的三角形网格智能重建[J];工程图学学报;2004年01期 |
3 |
武剑洁,王启付,黄运保,周济;逆向工程中曲面重建的研究进展[J];工程图学学报;2004年02期 |
4 |
何改云,宋占杰;三坐标法测量球度误差时最佳测点数目的确定[J];工具技术;1999年09期 |
5 |
石照耀,谢华锟,费业泰;复杂曲面测量模式与关键技术[J];工具技术;2000年11期 |
6 |
王红敏,石沛林;三坐标测量机测头的测球半径补偿误差的计算[J];工具技术;2003年07期 |
7 |
石照耀;韦志会;;精密测头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工具技术;2007年02期 |
8 |
李大鹏;;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自由曲面检测中的应用[J];工具技术;2007年09期 |
9 |
陈惠贤;王胜玉;徐晓栋;;逆向工程中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测头半径补偿[J];工具技术;2007年09期 |
10 |
徐刚;费业泰;李光柯;;三坐标精度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J];工具技术;2008年01期 |
|
|
|
|
|
1 |
杨洪涛;费业泰;陈晓怀;;纳米三坐标测量机不确定度分析与精度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
2 |
温文炯,何方文;用三坐标仪检测两圆柱轴线定向误差[J];工程图学学报;2000年02期 |
3 |
王平江,黄雪梅,陈吉红,周济;曲面激光密集测量三维数据的三角片逼近方法[J];工程图学学报;1998年01期 |
4 |
唐朝伟,梁锡昌;复杂曲面轮廓激光扫描三维视觉传感系统[J];光电工程;1993年02期 |
5 |
罗飞路,陈棣湘,张玘,周继伟;自由曲面的立体视觉测量与加工—体化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6 |
付中正,叶东,张之江,车仁生;新型关节式三坐标测量机的研究[J];工具技术;1997年01期 |
7 |
何改云,宋占杰;三坐标法测量球度误差时最佳测点数目的确定[J];工具技术;1999年09期 |
8 |
谢华锟,石照耀;传动元件的有控点共轭啮合运动几何测量法[J];工具技术;1999年11期 |
9 |
康敏,徐家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整体叶轮叶片型面误差[J];工具技术;2002年08期 |
10 |
王红敏,石沛林;三坐标测量机测头的测球半径补偿误差的计算[J];工具技术;2003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