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波高Q一维光子晶体腔与传感应用
【摘要】:近年来,太赫兹技术由于其在无损检测、成像、光谱及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已引起学术界浓厚的研究兴趣。随着太赫兹波发射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应用在太赫兹波段有望实现。特别是对应用于太赫兹波段的功能器件如太赫兹波滤波器、光控或电控开关及调制器、高敏生化传感器等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具有高品质因子(Q值)的太赫兹波器件,在这些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论文提出了一种高Q一维光子晶体腔,对腔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此高Q腔在可调谐的太赫兹波滤波器、光控太赫兹波开关及太赫兹波气体浓度折射率传感等方面的应用。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部分:(1)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Q太赫兹波一维光子晶体腔。该光子晶体腔由两块分立且平行的布拉格镜及中间空气层作为缺陷层组成,每块布拉格镜由多片硅片和空气层交叠构成。利用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其透射特性,对腔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制作的器件进行了性能测试。提出了通过增加缺陷层厚度(即腔长)来提高光子晶体腔Q值的方法。实验中获得的最高Q值为1.1×104,是目前同类器件国际报道中的最高值。通过控制平移台调节缺陷层厚度,实现了在299~355 GHz光子禁带内100%调谐的太赫兹波窄带带通滤波器。(2)根据光生载流子对太赫兹波的吸收作用,利用一维光子晶体腔设计了一种光控太赫兹波开关。因设计的一维光子晶体腔的缺陷层较长,激光可以很容易地照射到一维光子晶体腔中间层硅片上,此时仅需0.16 W/cm2的激光功率密度即可实现太赫兹波开关的关断操作,与单片光控太赫兹波开关相比所需的控制激光功率降低了50倍左右。(3)利用太赫兹波段高Q一维光子晶体腔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室温大气压下气体浓度折射率传感测量。实验中对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了检测,得到的最小可测折射率变化为1.4×10-5 RIU,氢气浓度的检测精度为6%,通过对光子晶体腔的进一步优化,性能有望至少提高一倍。此装置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且具有高的测量复现性及可靠性。
|
|
|
|
1 |
刘启能;;一维光子晶体能带全貌特征的色散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2期 |
2 |
张翔,李承芳;一维光子晶体研究简介[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3年02期 |
3 |
谢东华;;一维光子晶体微谐振腔性能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4 |
王学雷;杨东;;可调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J];光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
5 |
王琼;闫长春;崔一平;;一维光子晶体的温控特性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2期 |
6 |
刘启能;;一种研究一维光子晶体能带的新方法[J];半导体光电;2008年04期 |
7 |
田义;李奇;张励;李卓;;一维光子晶体红外空间光调制器的构想[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9期 |
8 |
何晓东,刘大力,吴东江,于荣金;电磁波在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播[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9 |
刘沁;刘启能;;一维光子晶体全反射隧穿效应中光的场分布[J];压电与声光;2014年02期 |
10 |
唐磊;刘启能;;一维光子晶体全反射隧穿光场分布的吸收效应[J];半导体光电;2014年01期 |
11 |
谢东华;何晓东;于海霞;佟传平;冯金顺;;一维光子晶体全角度反射镜[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12期 |
12 |
毛谨;张晓霞;胡书;熊超超;罗洲洋;;光在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分析[J];红外;2008年05期 |
13 |
毛谨;张晓霞;胡书;熊超超;;光在双缺陷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播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9期 |
14 |
唐军;杨华军;徐权;廖建文;袁舒;胡渝;;传输矩阵法分析一维光子晶体传输特性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
15 |
钱祥忠;;一维光子晶体液晶微谐振腔的温度特性[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
16 |
吴向尧;王婧;张斯淇;刘晓静;巴诺;李宏;吴坤朋;郭义庆;;一维光子晶体中光场局域态特性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3年02期 |
17 |
王婧;巴诺;吴向尧;刘晓静;张斯淇;李宏;吴坤朋;郭义庆;;含缺陷一维光子晶体电场分布研究[J];光电子技术;2013年02期 |
18 |
刘沁;刘启能;;杂质色散对一维光子晶体偏振滤波特性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3年03期 |
19 |
陈慰宗,付灵丽,忽满利;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对反射光相位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3年07期 |
20 |
蒋美萍,江兴方,沈小明,王旭东,是度芳,陈光;一维光子晶体的偏振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