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研究
【摘要】:M型铁氧体具有高的矫顽力和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化学性能稳定,耐磨和抗腐蚀性能好,被广泛用作永磁材料、微毫米波段材料、磁光材料和磁记录材料。取代或组合取代已经被用于改善M型铁氧体的磁性能。本论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离子取代M型铁氧体样品。利用FESEM和XRD表征其微观结构,利用VSM和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测量其磁性能。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Co系离子取代M型Sr-Ca铁氧体。并研究了La-Co含量、Co/La比、热处理温度、Fe含量和C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Co含量的影响。取代量为La(0.05≤x≤0.15)和Co(0.04≤y≤0.12)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对于取代量为La(x≥0.20)和Co(y≥0.16)的磁粉,磁的杂质相相出现。不同La-Co取代量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在La-Co取代量的范围内,Br随着取代量的增加连续地升高,然而Hcb、Hcj和(BH)max随着取代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对于Co/La比含量的影响。Co/La比(y/x)在0.3和0.6之间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y/x在0.7和1.2之间的磁粉,CoFe2O4相被观察到。不同Co/La比(y/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Br、Hcb和(BH)max首先随着y/x从0.3增加到0.6而升高,然后随着y/x从0.6增加到1.2而下降。然而Hcj首先随着y/x从0.3增加到0.9而升高,然后随着y/x从0.9增加到1.2而下降。3)对于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对于预烧温度在1170℃和1270℃范围的磁粉,磁的杂质相相出现。预烧温度高于1270℃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预烧温度的磁体已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磁体的径向收缩随着预烧温度或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预烧温度从1170℃增加到1250℃而升高,然后随着预烧温度从1250℃增加到1310℃而下降。Br和(BH)max随着烧结温度从1180℃增加到1200℃而升高。然而Hcj和Hcb随着烧结温度从1180℃增加到1200℃先升高后降低。为了制备高磁性能的M型铁氧体,最佳预烧温度是1250℃时,最佳烧结温度是1190℃。4)对于Fe含量的影响。铁含量(x)在10.45和11.6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然而当x≥11.85时,α-Fe2O3相出现。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磁粉的Ms和Hc及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均首先随着铁含量(x)从10.45增加到11.05而增大,然后随着铁含量(x)从11.05增加到12.25而下降。5)对于Ca含量的影响。钙含量(x)在0和0.4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钙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均匀分布。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钙含量(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钙含量(x)从0.20增加到0.45而下降。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Zn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并研究了La-Zn含量、La/Zn比、Fe含量、Co含量和B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Zn含量的影响。La-Zn取代量(x)在0和0.42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Zn取代量(x)的范围内,Br和(BH)max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x为0.3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的增加连续地下降。2)对于La/Zn比的影响。La/Zn比(x/y)在1.2和1.4之间的磁粉均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对x/y≤1.0或x/y1.6时的磁粉,磁的杂质相出现。不同x/y的磁体内已经形成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Zn比(x/y)的范围内,Br和(BH)max随着x/y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当x/y=1.2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y的增加而降低。3)对于Fe含量的影响。铁含量(x)在10.65和11.6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然而当x11.85时,α-Fe2O3相出现。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Br和(BH)max首先随着x从10.65增加到11.25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11.25增加到12.05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10.65增加到11.65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11.65增加到12.05而降低。4)对于Co含量的影响。Co含量(x)在0和0.3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Co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Br和(BH)max首先随着x从0增加到0.10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0.10增加到0.30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0增加到0.30线性地升高。Hk/Hcj比随着x从0增加到0.30逐渐下降。5)对于Ba含量的影响。钡含量(x)在0和0.7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钡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当钡含量(x)从0增加到0.7时,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连续性地下降。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Cu系离子取代M型锶铁氧体。并研究了La-Cu含量、La/Cu比、Co含量、Ca含量和B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于La-Cu含量的影响。La-Cu取代量(x)在0和0.35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La-Cu取代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Cu取代量(x)的范围内,Br和(_BH)max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x=0.2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Hcb和Hcj随着x的增加线性地下降。2)对于La/Cu比的影响。La/Cu比(x/y)在0.6和1.6之间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当x/y≥1.8时,磁的杂质相出现。不同La/Cu比(x/y)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在La/Cu比(x/y)的范围内,Br随着x/y的增加连续地增大;然而Hcb、Hcj和(BH)max随着x/y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当x/y为1.2时达到最大值。3)对于Co含量的影响。Co含量(x)在0和0.3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钴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Br、(BH)max和Hk/Hej比首先随着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x从0.20增加到0.30而降低。然而Hcb和Hcj随着x从0增加到0.30连续性地升高。4)对于Ca含量的影响。钙含量(x)在0和0.70范围内的磁粉具有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钙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首先随着钙含量(x)从0增加到0.20而增大,然后随着钙含量(x)从0.20增加到0.70而下降。5)对于Ba含量的影响。钡含量(x)在0和0.70范围内的磁粉是单一的磁铅石型相。不同钡含量(x)的磁体内已经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当钡含量(x)从0增加到0.70时,磁体的Br、Hcj、Hcb和(BH)max连续性地下降。
|
|
|
|
1 |
曹学强,钟子宜,曾跃,王鸿燕,苏锵;离子取代对La_2CuO_4结构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
2 |
曹学强,苏锵,王鸿燕;离子取代对La_2CuO_4电学性质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
3 |
金鸣林;朱存福;包宗宏;钱蕙春;陈麒忠;;添加Zn~(2+)对六角晶锶铁氧体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6期 |
4 |
傅华,翟宏如,张毓昌,顾本喜,李靖元;Mn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的研究[J];物理学报;1986年07期 |
5 |
俞纯哲,林祖纕,田顺宝;Na_3Zr_(2-x)Mg_xSi_(2-2x)P_(1+2x)O_(12)系统的相关系和电性能[J];硅酸盐学报;1988年04期 |
6 |
孙国梁;贾成厂;唐燕超;张阔;翟新岗;石纪军;;Mg~(2+)取代Ca~(2+)对Ca_(1-x)Mg_xYAl_(0.92)Cr_(0.08)O_4晶体结构稳定性及其呈色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5期 |
7 |
单召辉;刘心宇;杨桂华;周昌荣;;B位复合离子取代BNT无铅陶瓷的压电介电性能[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5期 |
8 |
林中光;;Y_3AI_5O_(12)、Gd_3Sc_2AI_3O_(12)、Y_3Ga_5O_(12)、Gd_3Ga_5O_(12)、CaF_2晶体中Er~(3+)离子~4I_(11/2)-~4I_(13/2)跃迁的无辐射损耗[J];激光与红外;1979年07期 |
9 |
蒉纪圣;陆怀先;都有为;;轻稀土Ce、La取代六角铁氧体的制备和磁性[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
10 |
张国营;程勇;张学龙;夏天;薛刘萍;;掺Pb,Ga对Ce:YIG晶体磁光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11 |
何钰泉;章思俊;关铁梁;;稀土铁石榴石的磁光性质[J];磁性材料及器件;1978年04期 |
12 |
周志华,杨民富,黄利人,张金平;利用红外光谱对固体溶液中离子对间相互作用的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13 |
T.Numata;S.Muraoka;Y.Sakurai;;激光退火石榴石薄膜中的磁各向异性[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14 |
田顺宝,林祖纕;Na_3Zr_(2-x)In_xSi_(2-x)P_(1+x)O_(12)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离子电导的关系[J];物理学报;1986年08期 |
15 |
邓龙江,谢建良,陈选臻;离子取代对Ba(Zn_(1-x)Co_x)_2Fe_(16)O_(27)铁氧体μ_i-T曲线的影响[J];应用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
16 |
夏炜炜;周庆路;徐洪芳;顾世浦;何军辉;;Sr_2YRu_(1-x)Zn_xO_6结构、磁性及电输运特性[J];低温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7 |
伍晓玲,高孝恢,蒋淑芬,韦钦;(Bi,Pb,Sb)-Sr-Ca-Cu-(O,F)高温超导体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1991年02期 |
18 |
张秀荣;Cr~(3+)离子的发光性质[J];人工晶体学报;1991年Z1期 |
19 |
陈沙鸥;戚凭;陈利祥;;Nd_2O_3含量对 ZrO_2立方相稳定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20 |
焦照勇;马淑红;张现周;;K_2MgF_4∶Mn~(2+)体系局域结构的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