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性质奇偶差和超形变全同带的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对原子核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对液滴模型、费米气体模型、壳模型、集体模型等的背景以及它们的应用作了细致而又简明的归纳和总结,一方面指出了这些模型的成功之处,以及这些模型在发展原子核理论并建立完整的原子核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
本文的重点是在对关联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原子核性质的各种奇偶差,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三个方面:(1)从原子核的结合能公式出发,运用结合能奇偶差的公式,拟合A为130,150和190区的原子核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结合能存在的奇偶差,表明偶偶核比相邻的奇偶核稳定,奇偶核比相邻的奇奇核稳定,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2)对转动惯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运用转动惯量奇偶差的公式,拟合A为130和150区的原子核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130和150区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奇偶差现象,而190区的转动惯量存在着奇偶差,说明130区和150区的对关联比较弱,而190区的对关联比较强,这个结论与实验的结果也是一致的。(3)对原子核的其它性质(如慢中子引起的裂变,带交叉频率的奇偶差等)的奇偶差也作了简要的研究,正是由于对关联的存在,其他性质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奇偶差。
本文最后对超形变全同带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初步介绍了全同带的特点、成因与性质。在此基础上运用Bohr-Mottelson的I(I+1)展开公式对部分较为典型的超形变全同带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所谓全同带的确只是两个带的了J~((2))比较接近,但两个带的J~((1))和J_0一般并不相等,而signature对偶带更接近全同。这个结论与文献[17]的结论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