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吸收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电子离域、优良的光电性能,成为一类很好的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具有双光子吸收性能。本论文合成了七个新的二苯乙烯类小分子化合物和一类以T_8H_8为核、二苯乙烯衍生物基团为臂的大分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热性能、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综述了双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分类及应用。
2.设计合成了三个中间化合物和七个目标化合物,利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3.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小分子化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子结构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4.对小分子化合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适宜作双光子吸收材料。
5.设计合成了三个带有端基烯键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制备出一类以T_8H_8为核、二苯乙烯衍生物基团为臂的大分子,利用红外、氢谱核磁和硅谱核磁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计算出加成个数。
6.对单体及星状大分子进行了TGA及光学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星状大分子的热稳定性要高于单体。
|
|
|
|
1 |
邸明伟;刘杰;顾继友;何世禹;;真空紫外辐照对MQ增强硅橡胶热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6期 |
2 |
鲁云华;李伟;王永飞;胡知之;;6FAPE基含氟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0期 |
3 |
张培;赵芸;周明吉;张林雅;矫庆泽;;含氟聚醚醚酮酮的制备及其性能[J];应用化学;2011年02期 |
4 |
刘金刚;;氢化均苯四甲酸二酐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绝缘材料;2007年03期 |
5 |
邢建通,方善超,苏白兰,韩兆玲,朱子宗,左鸿涛;冶金焦热性能测定评述及影响因素分析[J];钢铁研究;2005年04期 |
6 |
孙义明,邹小明,彭少贤,周俊,应继儒;超声波对聚丙烯结晶过程和热性能的影响[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5年05期 |
7 |
吕桂双;张波波;刘永新;;碱金属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J];河北冶金;2007年02期 |
8 |
甘厚磊;易长海;曹菊胜;吴海燕;成贵;;蓖麻油基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1期 |
9 |
徐金军;倪忠斌;陈明清;;PMMA-g-PEG的制备及其相转变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8期 |
10 |
谭洪波;张修金;;影响捣固焦炉焦炭热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煤化工;2009年06期 |
11 |
陈桂莲;巨安奇;徐洪耀;潘鼎;陈惠芳;;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
12 |
倪海燕;;竹纤维针织物的热湿性能[J];中国纤检;2010年08期 |
13 |
赵圩;余若冰;肖丽群;焦扬声;;二甲苯型苯并噁嗪的合成及其固化行为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5期 |
14 |
董慧民;李敏婷;刘晓丹;张成龙;李再峰;;交联密度对氢化丁腈橡胶热性能的影响[J];特种橡胶制品;2010年05期 |
15 |
宋龙梅;;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2期 |
16 |
张增平;梁国正;顾嫒娟;;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环氧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
17 |
周文;增强尼龙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1991年06期 |
18 |
许振良,T.S.Chung;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究(Ⅰ)膜结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
19 |
李德宏,刘吉凤,朱仲秋,任文娟,康民生;二甘醇含量对PET热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2003年01期 |
20 |
马怀波;化合物i-PrOCS_2HgP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