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注入器中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作为合肥光源电子注入器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和输运线,其束流运行的状态直接影响储存环电子注入的效率,从而对合肥光源储存环束流的运行和同步辐射光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在不影响注入的情况下,实时的测量实际注入储存环的束流的位置、发射度、流强和能散等参数,提出了基于条带检测器的注入器非拦截多参数束流测量技术的研究计划,为合肥光源直线加速器和输运线以及升级改造后的合肥光源注入器设计一系列基于条带检测器的束流位置、束流流强、束流发射度和束流能散的测量系统,成为合肥光源为用户提供高稳定高品质同步光的重要诊断装置。
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条带检测器进行直线加速器束流位置测量、流强测量、发射度测量和能散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详细推导了利用条带束流位置检测器(BPM)和八电极束流能散检测器(BESM)的感应信号进行位置测量和提取σx2-σy2分量的差比和和对数比两种不同方法的一系列公式。同时分析了全新设计的四轴对称八电极BESM的优点与特性。
针对合肥光源重大维修改造工程的计划和要求,详细介绍了条带BPM和八电极BESM的物理结构的设计和电极张角、半径和长度等物理参数的确定,以及电极耦合分析、分辨率等相关性能的计算。
基于两套不同的信号获取处理系统,研制了两套离线标定系统,采用天线法分别对短条带BPM样机和试验型八电极BESM进行了标定实验,得到了电位置、四极分量、和信号等相关的拟合公式,减少了将来在线束流位置、流强、发射度和能散测量的误差。同时对购买的单次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进行了相关的验收测试。
利用目前合肥光源直线加速器和输运线上已有的条带BPM、束流变压器、四极铁等设备和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完成了基于条带检测器的束流位置测量系统、流强测量系统和发射度测量系统的搭建,并进行了相关在线测量实验,得到了束流位置、流强、发射度的测量结果。最后介绍了HLS升级改造后的注入器基于条带检测器的多束流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情况。
本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875117,11175173)支持。
|
|
|
|
1 |
陈学兵,李桂生,苏有武,朱连芳;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注入器剂量监测系统的改进[J];辐射防护;1996年05期 |
2 |
代志勇,祝大军,胡声种,章林文,戴光森,韩青,张俊玲,周智;2MeV有箔注入器的束流调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
3 |
郝建奎,全胜文,向蓉,朱凤;用于高平均功率FEL的DC-SC光阴极注入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3期 |
4 |
王勐,邓建军,戴光森,王景生,夏连胜,黄海波;2MeV注入器绝缘支撑设计与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3期 |
5 |
文龙;张开志;王勐;;3.5MeV注入器绝缘支撑设计[J];爆轰波与冲击波;2002年01期 |
6 |
林崇文,何一平,刘盛綱;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实验的准光腔毫米波信号注入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7 |
花向红,潘正风,陶志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注入器复测分析[J];测绘工程;1997年03期 |
8 |
朱凤;全胜文;焦飞;赵夔;;北京大学DC-SC光阴极注入器的升级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4期 |
9 |
史宏财;;混凝土裂缝修补加固技术应用与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
10 |
拓飞;姜山;何明;武绍勇;包轶文;游曲波;胡跃明;窦玉玲;贺国珠;王伟;李朝历;王详高;沈洪涛;吴绍雷;张大伟;石国柱;黄春堂;;~(182)Hf的AMS测量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年00期 |
11 |
代志勇;张开志;李劲;王文斗;章文卫;谢宇彤;王敏洪;李伟峰;石金水;邓建军;章林文;;3.5MeV无箔注入器束流调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6期 |
12 |
代志勇;胡熙静;;注入器二极管区约束磁场的匹配设计研究[J];爆轰波与冲击波;2001年02期 |
13 |
赵建民,苏学明,王世贤,王贤武,杨维青,张智明;HIRFL注入器高频腔体与高频机的匹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1期 |
14 |
张玉虎;高自旋同质异能态束流及其在核谱学中的应用[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6年04期 |
15 |
廖品云;回旋加速器D电压的微机控制与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
16 |
;科学出版社新书讯[J];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年02期 |
17 |
戴光森,刘承俊,丁伯南,程念安;10MeVLIA加速电压、电子束流测试[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6年02期 |
18 |
戴光曦;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近况[J];科技导报;2000年12期 |
19 |
岳军会,袁任贤,马力,曹建社;BEPCⅡ横向束流反馈系统条带电极的设计及模拟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0期 |
20 |
王洪涛,戴建枰,陈永忠,赵振堂;腔式束流位置探测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核技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