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照和可变姿态条件下的人脸图像识别研究
【摘要】:自动人脸识别在公共安全、智能监控、数字身份认证、电子商务、多媒体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人脸识别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受到各国政府、科研单位以及军事、安全、情报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脸识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在控制和配合条件下,人脸图像识别可以取得比较高的识别率,但是在非控制条件和非配合条件下的人脸图像识别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当人脸图像中光照和人脸姿态变化时,识别率急剧下降。
本文对人脸识别中光照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当前人脸识别技术中解决光照变化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脸图像的低维光照空间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可变光照下的人脸识别。通过实验发现,9个基本点光源可以近似表示人脸识别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光照条件,在这9个基本光源照射下的9幅人脸基图像构成了低维人脸光照空间,它可以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结合光照比图像方法,可以生成不同光照下的虚拟人脸图像。将这些虚拟人脸图像作为模板图像,可以进行不同光照下的人脸图像识别。本文提出的低维光照空间的主要优点是:通过这个光照空间,不仅能够由输入图像估计其光照参数,而且能够由给定的光照条件生成虚拟的人脸图像;利用某个特定人脸的图像建立的光照空间,可以应用于任意一张人脸,生成其在不同光照下的虚拟人脸图像。低维光照空间表示的思想虽然是以人脸为对象提出的,但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的对象。
本文对人脸识别中姿态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单张正面照片的三维人脸模型合成方法,利用合成的三维人脸模型,生成不同姿态下的虚拟人脸图像,从而进行可变姿态下的人脸识别。由二维图像恢复对象的三维模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由二维人脸图像恢复人脸三维模型的方法需要多幅人脸图像、图像序列,或者需要限定条件下的立体图像对、正面和侧面图像对等,不利于实际应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只需要一幅正面人脸图像,降低了对使用条件的要求,便于实际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合成的三维人脸模型可以满足人脸识别、表情动画、人机交互的需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快速人脸姿态估计方法,该算法能够仅由一幅输入图像快速、准确地估计出人脸的3D姿态。和其它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利用面积作为输入信息,降低了估计结果对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P391.41
|
|
|
|
1 |
李华胜,杨桦,袁保宗;人脸识别系统中的特征提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陈绵书,陈贺新,桑爱军;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综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
3 |
黄修武,杨静宇,郭跃飞;基于隶属度的人脸图像特征抽取和识别[J];电子学报;1998年05期 |
4 |
周杰,卢春雨,张长水,李衍达;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综述[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
5 |
孙冬梅,裘正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电子学报;2001年S1期 |
6 |
丁嵘,苏光大,林行刚;使用部件信息改进弹性匹配人脸识别[J];光电子·激光;2002年08期 |
7 |
崔伟东,周志华,李星;支持向量机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1期 |
8 |
甘俊英,张有为;基于不变矩特征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7期 |
9 |
晏洁,高文;基于一般人脸模型修改的特定人脸合成技术[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9年05期 |
10 |
周激流,张晔,郭晶,朱辉,陶理;基于先验模板的人脸面部特征提取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年05期 |
|
|
|
|
|
1 |
李华胜,杨桦,袁保宗;人脸识别系统中的特征提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陈绵书,陈贺新,桑爱军;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综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
3 |
尹星云,王洵,董兰芳,万寿红;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设计人脸表情识别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4 |
许志祥,鲍顺杰;基于人脸识别的访问控制系统[J];电视技术;1998年12期 |
5 |
杨奕若,王煦法;利用主元分析与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J];电子技术应用;1998年03期 |
6 |
黄修武,杨静宇,郭跃飞;基于隶属度的人脸图像特征抽取和识别[J];电子学报;1998年05期 |
7 |
周杰,卢春雨,张长水,李衍达;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综述[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
8 |
邢昕,汪孔桥,沈兰荪;基于器官跟踪的人脸实时跟踪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
9 |
梁路宏,艾海舟,徐光佑,张钹;基于模板匹配与人工神经网确认的人脸检测[J];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
10 |
彭进业,俞卞章,王大凯,李楠;多尺度对称变换及其应用于定位人脸特征点[J];电子学报;2002年03期 |
|
|
|
|
|
1 |
廖熠;赵荣椿;;从明暗恢复形状方法综述[A];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专业、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