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液相控制合成与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索液相法合成一维纳米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发展了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水热路线来制备无机化合物纳米带。在十二硫醇的辅助下,利用二硫化碳、氨水、四氯化锡作为反应试剂,在180℃水热反应24小时,大规模的制备了单晶的SnS_2纳米带。在此水热体系,十二硫醇可以覆盖在初生的SnS_2晶核表面,阻止其被过量的S~(2-)溶解。它可以与Sn~(4+)配位,控制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从而控制了SnS_2成核速度。它选择性地吸附在SnS_2某些晶核面上,导致其它晶面的优先生长,最终使SnS_2晶核生长为纳米带结构。通过十二胺辅助的水热合成路线,首次制备了PbI_2纳米带束。通过简易的超声,可以得到单根的单晶PbI_2纳米带。十二胺一方面作为布鲁斯特碱控制PbI_2的成核速度,另外一方面作为软模板来引导纳米带束的形成。以上SnS_2纳米带以及PbI_2纳米带束的研究工作均发表在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上。
2.采用直接的水热热解单分子前驱体Sn(CH_3CH_2OCS_2)_4路线,获得了一维叶子形的SnS_2纳米晶。基于不同时段的透射电镜观察,叶子形的SnS_2纳米晶可能是通过产生SnS_2层状薄片-破裂成纳米片-组装、卷曲这一过程形成的。此研究结果正在审稿中。
3.利用新颖的配合物辅助的水热路线,制备了超长的Ag/C纳米电缆。通过室温化学刻蚀所制备的Ag/C纳米电缆,首次获得了超长高品质的碳质纳米管。介绍了一种新的引入客体材料进入纳米管的办法:利用所制备的Ag/C纳米电缆为模板,通过与与银核的化学反应,客体材料能被引入碳质纳米管中。我们以引入Ag_2Se进入碳质纳米管为例,详尽表征了这种包裹结构。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Inorganic Chemistry上。
4.利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剂热路线,制备了纳米粒子组装的Ag_2S纳米棒和纳米管。Ag_2S的生成包括两个阶段:在起初的几小时,产品是AgSCN。它接下来被缓慢的转变成Ag_2S。油酸钾可扮演两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软模板控制着初始AgSCN的形貌。另一方面,它可作为粘结剂去构造Ag_2S纳米棒和纳米管。所制备的Ag_2S纳米管在室温可展示两个发射谱,这可能归于微小纳米粒子组装造成的缺陷结构。以上的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上。
5.利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水热路线,制备了有机金属三(8-羟基喹啉))合铝纳米棒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起着与Al~(3+)离子结合从而限制三(8-羟基喹啉)合铝的成核与生长速度以及作为软模板的作用功能。相比较报道的非晶纳米颗粒荧光谱,正如制备的三(8-羟基喹啉)合铝纳米棒束显示明显的蓝移。与同样水热方法制备的亚微粒子相比,它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此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istry Letters上。
|
|
|
|
1 |
宋旭春;杨娥;郑遗凡;王芸;;水热合成Dy(OH)_3纳米棒和纳米带[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3期 |
2 |
李志华;张艳舞;;同一体系内水热合成VO_x·nH_2O纳米线和纳米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3 |
裴立宅;;一维SiC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9年03期 |
4 |
王琳;;Sb纳米晶的化学液相控制合成进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5 |
周根陶;;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水热合成:钒酸盐单晶纳米线和纳米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6 |
陈海澜;;一维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
7 |
周明林;李应真;;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
8 |
蔡万玲;宿新泰;;微晶MoO_3纳米带转变为MoO_2纳米棒的可控水热合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9 |
徐波;潘必才;;碳纳米管中α-Ga和β-Ga纳米线相对稳定性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10 |
李永军,刘春艳;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3年06期 |
11 |
杨枣;彭坤;袁缓;刘富生;胡爱平;;纳米带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5期 |
12 |
王世良;贺跃辉;高程;黄伯云;;氧化钨单晶纳米带和纳米线的气相合成[J];中国钨业;2008年01期 |
13 |
宝金荣;于然波;杨晓丹;张家芸;王丹;陈骏;邢献然;;磷酸体系中铈化合物的形貌控制和发光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
14 |
程继鹏,张孝彬,叶瑛,刘芙,涂江平,陈长聘;多壁碳纳米管包裹Fe_3C单晶纳米线的初步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
15 |
张凯旺;孟利军;李俊;刘文亮;唐翌;钟建新;;碳纳米管内金纳米线的结构与热稳定性[J];物理学报;2008年07期 |
16 |
刘天贵;陈传盛;陈小华;姚凌江;李富进;罗慧珊;;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铁复合粉体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1期 |
17 |
孟利军;肖化平;唐超;张凯旺;钟建新;;碳纳米管-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形成和热稳定性[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
18 |
陈传盛;刘天贵;陈小华;易斌;宁振武;宁振武;朱灿;何晨冲;;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铕复合材料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1期 |
19 |
张华,左鸣,李公普,谭舜,张庶元;硫化铅超细纳米带和纳米线的TEM表征[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李国强,何晓云,钟惠妹,张燕琼,陈日耀,郑曦,陈震;有机溶剂热生长技术制备Zn(en)_2S、ZnS纳米棒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