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洞对CME激发的激波产生缓变太阳能量粒子事件的影响
【摘要】:
本文利用基于可观测的光球层磁场的磁场外推模型来确定太阳表面开放磁力线的位置进而确定冕洞的区域,通过合理的参数的选取,确定了1997年至2003年55个西面快速晕状CME事件相关的冕洞边界,并同相应的EIT284图像和Kitt Peak冕洞图上确定的冕洞进行比较,发现,吻合的非常好,进一步,我们利用确定好的冕洞去分析冕洞对CME产生SEP事件的影响,在综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冕洞通过其相关的变量对CME产生SEP事件有着不同的影响。
|
|
|
|
1 |
周爱华;日球基本参数的冕洞周变化与冕洞大气[J];空间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
2 |
堵锦生;冕洞磁场研究的现状[J];天文学进展;1987年04期 |
3 |
罗葆荣,段长春;冕洞的地磁效应[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02期 |
4 |
牛增良,何大经,魏民军;冕洞逐日运行图在地磁骚扰预报中的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
5 |
孙凯,赵军辉;1977—1978年期间日面中、低纬冕洞的磁极性和南北不对称性[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4年01期 |
6 |
堵锦生,杨静;冕洞边界区磁结构的探讨──Ⅱ.太阳活动20、21周的冕洞及其边界区磁结构的变化[J];天文学报;1994年04期 |
7 |
堵锦生;冕洞观测研究的近期进展[J];天文学进展;1997年02期 |
8 |
罗葆荣,段长春,曹莹,侯叔明;冕洞与太阳活动周及地磁活动的演化关系[J];天文学报;1997年04期 |
9 |
段长春;冕洞演化与太阳活动周的关系及在日地预报中的应用[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01期 |
10 |
堵锦生,杨静;冕洞和日珥的一些统计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1 |
宣家余;氦与冕洞[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0年01期 |
12 |
李秋莎,张柏荣;太阳活动22周以来的冕洞和地磁指数[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5年03期 |
13 |
周爱华,范大雄,林春梅,王建民;冕洞网络的大气模型[J];空间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
14 |
;日冕洞为影响地球温度主因[J];厦门科技;2000年03期 |
15 |
黄永明;太阳上的驯鹿[J];太空探索;2004年04期 |
16 |
赵学溥;冕洞中的温度分布与阿尔芬涨落能流[J];空间科学学报;1981年01期 |
17 |
马冬兰,刘四清,龚建村;冕洞发展及其相关地球空间效应的个例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
18 |
张勤;磁扰Ap指数与太阳某些活动的统计分析[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7年02期 |
19 |
罗葆荣;冕洞边缘结构对日冕物质抛射的可能贡献[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
20 |
罗葆荣;CME和冕洞边缘结构的可能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