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软硬件功能划分与协同技术研究

马宏星  
【摘要】: 集成可重构逻辑的多核片上系统包含通用处理器核心和用于布局专用硬件任务模块或者专用指令集处理器核心的可重构逻辑,既可以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计算能力,又可以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新的应用场景,是嵌入式系统未来的主流设计思路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技术的兴起为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带来挑战。为了能充分发挥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的计算能力和优势,需要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调度,区分出适合在通用处理器核心上执行的软件任务和布局在可重构逻辑上的硬件任务,确定任务与计算单元间的动态映射关系,还需要为任务之间的交互设计灵活高效的通信机制。在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存在着软硬件任务划分、任务调度和任务间通信等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集成可重构逻辑的多核片上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特色如下: (1)分析了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在程序设计阶段存在的软硬件任务划分和调度问题,并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程序设计阶段需要通过软硬件协同综合过程获得程序的运行方案。在综合过程中需要对任务进行划分,并且确定每个任务的执行时机。传统的综合过程中,软硬件任务划分与任务调度分开进行,这割裂了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和计算资源间的并发关系,难以保证整个任务集合的执行效率。本文结合了传统的软硬件任务划分与任务调度技术,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静态软硬件任务划分与调度算法,能够以相当于传统软硬件任务调度算法的开销同时获得有效的任务划分与任务调度方案,保证了任务集合的运行效率。 (2)分析了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在程序运行阶段存在的动态程序序列调度问题,并给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程序运行阶段,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需要执行一系列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已经预先进行了软硬件任务划分,可以利用硬件任务加速执行。由于硬件资源始终有限,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地决定每个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案,合理的分派硬件资源在各个应用程序中的使用,使应用程序序列的执行时间最短。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动态程序序列调度算法,能够以较低的开销在运行时依据应用程序序列的历史信息做出决策,为每个到达的应用程序设定合理的运行方案,确定其在何时何处分配硬件资源并执行,使得硬件资源在应用程序间合理配置,从而加速整个应用程序序列的执行。实验表明了该调度算法的有效性。 (3)分析了软硬件任务间通信的需求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的程序由很多个任务协同组成。任务间通信机制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软硬件设计的实际,采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定义任务,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软硬件任务间通信机制,为系统中各类任务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致的接口,保证了任务间通信的顺畅。基于该通信机制构建了一组由三个子方案组成的原型系统,兼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ARM为高性能片上系统设计扩展AMBA标准创建了AXI协议[J];电子工程师;2003年08期
2 王飞,孙成立;片上系统的总线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3年11期
3 谢学军,邱善勤;IP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之路[J];半导体技术;2005年06期
4 叶咏辰,赵光恒;用PowerPC硬核的FPGA片上系统及在存储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5 徐志军;邱传飞;曲宁;;集成电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军事通信技术;2006年04期
6 田东兴;梁万雷;关晓丹;;《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伊蕾;李涛;徐群;宋丽华;;新的面向低功耗聚芯片上系统可重构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5期
8 高路;郭立;杨帆;韩琼磊;;基于开源SoC平台的语音编解码器设计[J];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9 蒋彭龙;;片上系统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5期
10 张桂青,冯涛,王建华,张杭,耿英三;基于片上系统的可配置微机保护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0期
11 柏子刚;唐良宝;;片上系统与微机电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23期
12 刘炜;张琳;石志刚;;SOC芯片中高速ADC的测试方法[J];电子测试;2007年10期
13 ;德州仪器推出业界首款集成USB控制器的1GHz以下RF片上系统[J];电子与电脑;2007年12期
14 刘军华;杨海钢;;一种快速并行协同仿真的验证方法[J];微电子学;2008年04期
15 陈虎;董会宁;范逵;董健;;基于Interconnect Matrix结构的多层AHB总线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09年06期
16 David Lidrbauch;;基于模型的设计加速功能验证[J];电子设计应用;2009年07期
17 刘炎华;刘静;赖宗声;;片上网络:新一代的片上系统结构[J];电子与封装;2011年05期
18 孟宪元;可编程器件实现片上系统[J];测控技术;2000年10期
19 张丽杰,吕少中;基于方舟CPU的嵌入式SOC及其软/硬件开发平台[J];半导体技术;2004年12期
20 郭建,韩俊刚;SOC的形式化验证方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季振洲;王庆;朱素霞;;嵌入式多核平台大容量高速存储与增强可靠性研究[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李鑫;窦勇;邓林;张劲;;多核平台下事务处理类应用性能分析及评价[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3 何军;王飙;;通用多核处理器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4 路而红;靳济方;李莉;;片上系统的技术发展与教学对策[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奇;郝守青;沈海华;章隆兵;;一种基于RAM的降低异构多核切换开销的方法[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6 陈远知;;多核处理器的里程碑——TILE64[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7 彭洲红;陈莉莉;虞致国;徐健健;;基于IP核的电力系统监控装置SOC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申飞;吴仲城;孟明;周华国;;网络化传感器节点的低功耗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彭林;张小强;刘德峰;谢伦国;田祖伟;;一种挖掘多核处理器存储级并行的算法[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龙;;NoC: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SoC设计[A];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星;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软硬件功能划分与协同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左宪禹;多核直接和并行迭代法及其在辐射流体力学中的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3 杨帆;基于多核平台的网络流量监测研究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杨帆;基于多核平台的网络流量监测研究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李东生;基于高密度计算的多核芯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耿晓中;基于多核分布式环境下的任务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陈莉丽;基于多核集群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性能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彭瑶;基于GALS的多核SoC中强鲁棒性通信接口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耀彬;多核平台上支持推测并行化的事务存储体系结构性能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白明泽;多核集群上的混合并行分子动力学计算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明;桥联多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相关性能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申俊华;中期火电开机优化的多核并行算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寇立涛;Linux多核调度算法的优化与扩展[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雪梅;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仿真器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程丹;NIOS Ⅱ多核通信及在神经网络硬件实现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奚海波;并行编程技术在多核处理器上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珅;TD-LTE Femtocell发送端设计与基于多核DSP的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徐立超;异构多核处理器的任务分配及能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潘鹏;基于片上网络多核处理器的软件优化和硬件加速设计[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磊;可重配置处理器架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敬;多核催熟UTM[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张云泉;并行计算:迎接多核时代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教授 汪东升;多核架构让硬件变“软”[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旭;多核多线程 H3C高端路由器新特点[N];网络世界;2007年
5 ;信威McWiLL/SCDMA基站采用TI多核DSP[N];人民邮电;2008年
6 本报记者 瑜文;“星火燎原”多核大学扩张在即[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阿晨;2007年服务器市场跨进多核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海志;多核时代敲门电脑营销大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斌;多核的软件推力[N];计算机世界;2008年
10 专题策划、撰稿:刘雨 编译:天虹;多核带来新格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