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泡沫铝夹芯双管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

郭刘伟  
【摘要】: 薄壁管结构作为缓冲吸能构件在交通及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泡沫铝填充薄壁管作为改进结构,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及吸能特性,且其轻质特点对减小能耗,降低大气污染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目前的泡沫铝填充圆管结构在轴压加载下,能量吸收效率低下,不及空管结构,在弯曲作用下,填充结构均易发生断裂失效,严重影响到结构的能量吸收效率,且更为实际的弯曲、压缩同时作用下填充管结构的行为研究甚少。故本文针对目前填充管结构的缺点,优化设计泡沫铝填充管的结构构型,对新型的双管夹芯结构在纯轴压、三点弯曲及弯压共同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及有关数值模拟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更为轻质的泡沫铝填充铝合金双方管结构的准静态轴压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空管及传统的单管夹芯结构,给出各种结构的不同变形模式。新型的双管夹芯结构可发生两种变形模式,均较单管夹芯结构稳定。详细对比了各结构间的承载力及吸能效率等特性。结果表明,新型的双管夹芯结构的能量吸收效率高于传统的泡沫铝填充单管及空管结构,且新型结构在四角撕裂模式下的能量吸收效率高于周期折叠模式。同时研究了内管壁厚对双方管夹芯结构轴压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泡沫铝填充管结构中芯层泡沫铝的变形特点,去除了利用效率不高的部分泡沫铝,提出一种更优化的改进结构:四角填充双方管结构,并对其变形模式及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改进结构的变形更为稳定,能量吸收效率更高。 2)针对研究尚缺乏的泡沫铝夹芯铝合金双方管结构的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准静态实验研究。对比空管、传统的泡沫铝夹芯单管结构,研究了该新型结构在三点弯曲下的承载力、破坏抗性及能量吸收能力等特性。双管夹芯结构增强了结构的破坏抗性,大大提高了结构破坏前的能量吸收能力。探讨了双方管夹芯结构的破坏模式,内管壁厚不同,双管夹芯结构的破坏模式有所改变。且就结构跨径、内管壁厚等参数对双方管夹芯结构弯曲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同时对内外管与芯层间的胶合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发现,胶合作用提高了结构的抗弯刚度,但同时降低了结构的弯曲破坏抗性,导致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弱。实验中对管壁的材料性质也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开展了不锈钢夹芯管的实验,并对两种材质的夹芯管结构的弯曲性能进行了比较。 3)就目前尚未研究的泡沫铝夹芯铝合金双圆管结构的纯轴压及各小角度斜压下的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实验研究。首先对泡沫铝夹芯双圆管在纯轴压加载下的内外管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双管夹芯结构中内管更易发生金刚石模式,但内外管的不同组合同时影响着内管的变形模式。对比空管、泡沫铝夹芯单管结构,给出双管夹芯结构变形的机制解释。且优化组合的双管夹芯结构的承载力及能量吸收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单管夹芯结构,接近甚至超过空管结构。探讨了内管壁厚、管径及外管壁厚等对该新型夹芯结构性能的影响。针对斜压特点,设计出一套用于准静态实验的斜压实验装置,并成功地开展了泡沫铝夹芯双圆管结构在各种小角度斜压加载下的实验研究。对比轴压性能,给出空管、传统的泡沫铝填充单管及新型的双管夹芯结构在各种小角度斜压加载下的变形模式。在小角度斜压加载下,泡沫铝填充管结构发生一种特殊的上下双半瓣对称混合模式,并易发生横向滑移变形,从而导致了泡沫铝夹芯结构在小角度斜压加载下的承载力非常平稳,承载后期接近理想承载结构,且平均承载力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双管夹芯结构在两端固支加载下,其比质量能量吸收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单管夹芯结构,且超过相应的空管,同时实现了提高承载力大小,增强承载稳定性及提升结构的能量吸收效率的综合目标。并就斜压加载角度对各种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4)对新型的泡沫铝夹芯双圆管结构在准静态三点弯曲加载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不同与单管填充结构的单裂纹失效,双管夹芯结构在三点弯曲下出现特殊的双裂纹破坏模式。且新型结构的破坏抗性大大高于传统的单管夹芯结构,能量吸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合理的内外管组合下,双管夹芯结构的承载力相当平稳,非常适合做缓冲吸能装置。同时就跨径、内管壁厚、管径及外管壁厚对双管夹芯结构三点弯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双管夹芯结构三点弯曲下的有效模型,通过分析芯层泡沫铝的应力分布给出新型结构特有破坏模式的产生机制。且由对外管管壁下端等效塑性应变及最大拉伸应变的讨论,发现最大拉伸应变可作为外管管壁断裂失效的评判参量。探讨了双管夹芯结构较单管结构弯曲破坏抗性提升的机制,并给出一定的解释。最后综合结构的承载力特性及破坏抗性,给出综合性能较优的内外管管径比。 5)对新型的泡沫铝夹芯双圆管结构在动态冲击下的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落锤冲击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不同于准静态下的失效模式,双管夹芯结构在动态冲击下芯层泡沫铝下端出现多裂纹现象,且较均匀分布于中间区域,有利于泡沫铝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且泡沫铝填充结构在低速冲击下的惯性效应并不明显,承载力大小与准静态结果相差不多。但动态冲击下结构的破坏抗性较准静态结果大幅提高,泡沫铝填充结构在动态下的能量吸收能力远远高于准静态结果。而对比传统的泡沫铝填充单管结构,该新型夹芯结构的破坏抗性及能量吸收效率更高,承载力也较稳定,更适合作为承载缓冲结构。且就跨径、外管壁厚等因素对新型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在有限元模型中分别分析了低速冲击下新型结构特有破坏模式产生的机制、弯曲破坏抗性提高的机理及动态冲击下与准静态结果差别产生的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雪柳;陈祥;刘兴男;李言祥;;吹气法制备泡沫铝的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6期
2 王晓宇;任慧;;不同孔径泡沫铝制备及性能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3 程涛;向宇;余玲;;泡沫铝填充方铝管的瞬态动力学分析[J];轻金属;2011年08期
4 吴晓;黄翀;马建勋;;双模量面板泡沫铝芯圆形层合板的非线性弯曲[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寇玉亮;陈常青;卢天健;;泡沫铝率相关本构模型及其在三明治夹芯板冲击吸能特性的应用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边小华;杨飞;;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对爆炸冲击波的衰减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26期
7 谢中友;虞吉林;郑志军;;泡沫金属填充圆管横向线载荷作用下的压入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8 ;行业动态[J];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31期
9 张如明;何学秋;聂百胜;李祥春;戴林超;赵彩虹;;煤矿瓦斯爆炸阻隔爆技术现状及展望[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10 王祝堂;;高速铁路隔声屏铝合金5754[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11 ;SMC夹芯玻纤织物模塑汽车底板可取代钢制零件[J];塑料科技;2011年08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让;田晓耕;卢天健;梁斌;;多芯层泡沫铝夹芯圆筒抗爆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牛卫晶;杨飞;王志华;赵隆茂;;冲击载荷下泡沫铝夹芯板抗侵彻性能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晓虎;杨庆生;;泡沫铝夹芯双圆管结构的冲击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周君;熊汉青;王志国;王志峰;赵维民;;泡沫铝的熔体发泡法制备及其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5 杨智春;袁潘;;填充泡沫铝的多层铝管动态压溃吸能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6 谢若泽;蒋家桥;何鹏;张方举;;中等变形速率下泡沫铝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顺波;杨军;夏晨曦;陈大勇;;壁厚对泡沫铝填充钢管的抗爆性能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沙风焕;;锥形弹丸撞击下铝板-泡沫铝复合结构的抗侵彻性能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曾涛;严实;张坤;李楠;方岱宁;;金字塔形点阵夹芯结构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10 王静;张磊;金峰;张晓忠;;泡沫铝SHPB中高应变率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刘伟;泡沫铝夹芯双管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世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世勋;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兵;纤维柱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的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敬霖;强动载荷作用下泡沫金属夹芯壳结构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失效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曲凤盛;Inconel718高温合金多层夹芯结构的LBW+SPF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红;吹气搅拌法制备泡沫铝工艺的气泡—金属熔体两相流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健;空中爆炸防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徐朝阳;木质复合蜂窝夹芯材料性能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魏鹏;泡沫铝材料的制备与有限元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明;开孔泡沫铝夹芯管压缩与弯曲力学行为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耿亮;泡沫铝发泡特性及制备大尺寸泡沫铝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艳丽;泡沫铝压缩性能的有限元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雅晨;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及三明治结构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继荣;氢化稀土发泡剂制备泡沫铝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张帆;泡沫铝的连续制备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永胜;小孔径泡沫铝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黄建峰;泡沫铝及其夹芯板静态压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春盟;泡沫铝吸能特性及其在汽车保险杠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玲;泡沫铝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鸣;夹芯结构材料助推玻钢船艇轻质高强低碳[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李有观;制造泡沫铝合金材料的新技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付毅飞;和煦的徐风[N];科技日报;2009年
4 王君;七二五所上半年新签合同超13亿元[N];中国船舶报;2009年
5 关绍康;新型轻合金让汽车趋向完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6 ;浮在水上的“发泡”金属[N];中国冶金报;2000年
7 记者 徐鹏 通讯员 季小超;“转”出新成果 “化”作新优势[N];徐州日报;2011年
8 王炳坤;沈阳推出八大对外合作领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王其红;七二五所 新型材料成果多[N];中国船舶报;2001年
10 尤塞;铜:减产风劲 铝:投资正酣[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