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PVC复合金属氧化物阻燃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论文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铁酸镁、铁酸铝和铁酸锌复合金属氧化物,对所合成的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包括改性剂的筛选和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并通过实验考察了改性前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对软PVC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共沉淀方法合成了三种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铁酸镁样品为尖晶石结构,粒径约为12~15nm;铁酸铝样品为尖晶石结构,粒径约为21~25nm;铁酸锌样品为尖晶石结构,粒径约为5~10nm。
(2)对复合金属氧化物改性效果较好的表面改性剂为月桂酸;以改性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吸油值为考察指标,以月桂酸为改性剂,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改性工艺条件为:
纳米铁酸镁样品:改性温度90℃、乳化机转速4500r/min、改性时间3h、改性剂用量为纳米铁酸镁样品质量的5%;纳米铁酸铝样品:改性温度90℃、乳化机转速4000r/min、改性时间3h、改性剂用量为纳米铁酸铝质量的6%;纳米铁酸锌样品:改性温度90℃、乳化机转速4500r/min、改性时间3h、改性剂用量为纳米铁酸锌质量的6%。
(3)改性前后纳米铁酸镁、铁酸铝及铁酸锌的添加均改善了软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添加3phr改性前和改性后的铁酸镁后,软PVC材料的氧指数由27.5分别提高到29.4和30.1;添加3phr改性前和改性后的铁酸铝后,软PVC材料的氧指数分别提高到29.4和30.2;添加3phr改性前和改性后的铁酸锌后,软PVC材料的氧指数分别提高到29.6和30.5。
(4)改性前后纳米铁酸镁、铁酸铝及铁酸锌的加入,在实验添加量范围内均改善了软PVC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且在相同的添加份数下,改性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对软PVC机械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改性前。
|
|
|
|
1 |
刘庆丰;烷基化聚酯超分散剂改性纳米CaCO_3及其在PVC中的应用[J];聚氯乙烯;2005年08期 |
2 |
闫海妮;张正方;唐军;;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其在PVC中的分散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1年01期 |
3 |
胡圣飞;陈文;刘维华;徐玲芳;郦华兴;;表面改性对PVC/稻糠发泡复合材料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5期 |
4 |
胡圣飞,严海彪,胡立新;单螺杆一步法挤出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J];化学建材;2004年02期 |
5 |
曾晓飞,陈建峰,赵红英;纳米CaCO_3-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6 |
丁筠,钟鑫,薛平,丁卉;木纤维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7 |
胡圣飞;张冲;赵敏;;表面处理对PVC/稻壳复合材料吸湿性能影响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7期 |
8 |
朱弟雄,宗大全;双螺杆挤出机生产PVC装饰板技术[J];塑料科技;1998年02期 |
9 |
张微微,王兴春,潘荣欣,李青山;阻燃消烟PVC发泡板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时刊;1998年02期 |
10 |
杨小兵;PIB/PVC共混体系阻尼特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5期 |
11 |
宋运伟;配电自动化系统在PVC工程中的应用[J];聚氯乙烯;2002年02期 |
12 |
周秀清;8万t/aPVC自动包装热合机控制系统的改进[J];聚氯乙烯;2002年04期 |
13 |
王林;PVC压延双向拉伸膜生产技术[J];塑料科技;2003年04期 |
14 |
王会昌,马连生,张慧,郭桂花,李铁平;电石渣浆水的循环利用[J];中国氯碱;2003年04期 |
15 |
窦道华,杜建银;电石法PVC优化设计及清洁生产[J];聚氯乙烯;2004年02期 |
16 |
张东生;世界PVC供需结构发生变化[J];国际化工信息;2004年06期 |
17 |
吴其晔,杨文君,裘怿明;刚性有机填料同时增韧增强改性硬PVC韧性体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
18 |
卢晓,孙海燕,于元章;PVC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开发[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8年01期 |
19 |
宗大全,朱弟雄;双螺杆挤出生产PVC装饰板技术[J];上海塑料;1998年01期 |
20 |
陈兴明,朱世富,蔡竞春;纳米级SiO_2填充PVC/CPE复合材料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