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氰基取代苯乙烯型衍生物的变色行为及应用研究
【摘要】:发光液晶材料近来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它们本身可以发光并可直接调节其发光颜色和亮度,能够充分简化器件结构并增加其发光亮度、对比度、效率和视角,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等领域。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AIEE,aggregation induced enhanced emission)的有机光电材料在LCD、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AIEE效应的新型氰基取代苯乙烯衍生物,研究了其液晶性质及发光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充分调研了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材料及氰基取代苯乙烯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材料及氰基取代苯乙烯衍生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想。通过Knoevenagel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以及还原反应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氰基取代苯乙烯衍生物PDPA,分别使用了1H NMR、FT-IR、Tg、 DSC、POM等表征方法对其结构、热性能及液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PDPA在降温过程中具有多个放热峰,进一步研究表明PDPA具有良好的液晶性。(2)研究了对称结构的氰基取代苯乙烯型衍生物的聚集态发光性质(紫外吸收性质、荧光性质、以及聚集形貌等),结果表明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3)研究了PDPA的热致变色及压致变色现象,发现其在降温过程中随着液晶相态的变化其在UV灯(365nm)照射下发光颜色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基于此现象,分别将PDPA薄膜在不同的液晶相态时用冰盒快速冷却,使其恢复到室温时研究其发光现象,结果表明PDPA薄膜的发光保持了其在液晶状态时的颜色,但发光强度增强。此现象可使PDPA在室温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光性质,能更好的应用与显示领域中。(4)探究分子堆积结构对PDPA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POM表征方法,提出了分子堆积方式对PDPA液晶发光材料发光性能影响的机理,并应用此机理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使其有望在荧光显示领域有所应用。最后制备了PDPA的压致变色器件。
|
|
|
|
1 |
徐宇威,徐卫国;含氟液晶材料及其发展现状[J];浙江化工;2003年12期 |
2 |
侯光明,唐洪,徐寿颐;合成侧向含氟酯类液晶的新方法[J];精细化工;2004年08期 |
3 |
李岳姝;;高分子液晶材料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
4 |
张兴;郑成武;李宁;周兴丹;李正强;华瑞茂;;液晶材料与3D显示[J];液晶与显示;2012年04期 |
5 |
吕洪久;;液晶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1年09期 |
6 |
王良御;;电子计算器用液晶材料分析[J];仪表材料;1981年05期 |
7 |
梁伯润,颜德岳;高分子液晶材料[J];自然杂志;1989年01期 |
8 |
刘长欣;贾素贞;孟伟;;新型液晶材料——聚硫酯的研制[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9 |
吕洪久;;液晶材料市场概况[J];化工新型材料;1992年04期 |
10 |
;液晶起步发展[J];化工时刊;1993年09期 |
11 |
杨青;含氟液晶材料概况[J];有机氟工业;1995年02期 |
12 |
郑玲;液晶在生物中的应用[J];玉溪师专学报;1995年05期 |
13 |
王素红;液晶学及其交叉学科[J];现代物理知识;1997年05期 |
14 |
王素红,徐永安;液晶与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1998年03期 |
15 |
李梅,路庆华,王宗光;液晶光取向技术[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
16 |
邓明成,蔡建乐;液晶[J];现代物理知识;2000年S1期 |
17 |
;液晶材料市场蓬勃发展[J];化工文摘;2001年09期 |
18 |
陈兵,徐寿颐;大的双折射色散液晶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6期 |
19 |
宣丽;;液晶[J];科学;2003年06期 |
20 |
王海军,王齐华,裴先强;液晶摩擦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
|
|
|
|
1 |
唐洪;;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2 |
詹茂盛;李晓东;王凯;;∧形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
3 |
杨槐;王玲;;面向节能的功能性液晶材料的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4 |
李文;张静;周明军;王珊;吴立新;;含多金属氧簇的新型杂化液晶材料[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5 |
李文;尹升燕;王金凤;吴立新;;无机/有机杂化液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
6 |
任延志;赵英英;李铁津;王哲;;一种新型的两亲性液晶材料:含有萘—偶氮—蒽醌的聚马来酸单酯[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
7 |
杨槐;;液晶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其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
8 |
张静;李文;吴立新;;手性季铵盐包埋的多金属氧簇复合物及其液晶行为[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9 |
郭金宝;吴昊;魏杰;杨槐;;基于聚合物稳定液晶的双旋向圆偏振薄膜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
10 |
董晓明;魏杰;焦杨;;光二聚液晶材料性能的研究[A];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