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国土空间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是国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核心要素。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土空间发展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城镇空间无序蔓延,耕地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空间遭到侵蚀。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和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试行都标志着国土空间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合理整合国土资源成为国土空间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对于摸清国土空间利用状况、合理开发国土资源和科学规划国土空间有着重大意义,是当下国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在多准则决策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县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值,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对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利用质量综合集成求得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值。同时以湖北省通城县作为研究对象,将该评价体系方法运用到实证中,揭示通城县国土空间利用特征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提升策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国内外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决策目标—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标准化—指标权重确定—决策方法—最终决策”的研究流程,从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出发,确定了11大准则层和30个指标层,构建了基于“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县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运算得到评价指标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得到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利用质量的评价值(USUQ、ASUQ、ESUQ),并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获得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值(LSUQ)。(2)以湖北省通城县为研究区,将构建的评价方法体系运用其中,得到通城县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结果。其中,通城县城镇空间利用质量具有“团状集聚,中部优先”分布特征,农业空间利用质量呈现“点状突出,片区均衡”的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则呈“带状串联,局部塌陷”的分布特征。通城县各乡镇国土空间利用综合质量评分分布在0.014-0.090之间,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水平差异较大,国土空间仍有较大提升和发展潜力。(3)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研究,提出了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城乡用地资源、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四大策略,推动通城县国土空间优化发展,提升通城县国土空间利用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