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入世后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新途径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国家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其中,相当于世界低收入水平的农民数量占全国人口总量的一半,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入世后,我国国民经济处在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如何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
文章剖析了入世前后,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经济变量的多方位比较,在借鉴国内外农民增收领域中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发展等经典理论,提出在WTO框架下,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探讨了涉及农民增收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产业结构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经典理论的评述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概况。
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剖析了入世前后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即除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类要素外,农产品价格、出口量及当地非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对农民收入作用巨大。
3.重点阐明了入世对该地区农民增收的作用和影响,分别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角度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4.结合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各章穿插大量典型事例的同时,着重评述了我国台湾地区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农业发达国家——德国与美国的相关成功经验。
5.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政策与具体建议,即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中西部农民增收问题绝不能完全脱离他们所从事的主业,关键切入点在于结合国际形势,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围绕农产品加工做文章,以此带动剩余劳动力向关联性第二、三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