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融合的图像理解方法研究
【摘要】:图像理解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正确解释所感知的图像场景。图像数据本身存在含糊性,图像理解中的信息获取、知识表述以及目标识别等都存在信息的不确定问题。而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多源信息的加工和协同利用,形成多形式信息互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的认识。采用信息融合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图像理解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一种新颖的研究思路,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在对信息融合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分别从像素层融合、特征层融合以及决策层融合这三个层次对于图像理解中的信息获取、知识表述以及目标识别问题展开研究。
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分析图像理解中的信息获取、数据和知识表述方法及目标识别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讨论了研究基于信息融合的图像理解方法的有效性。
(2)从图像数据融合的角度研究基于像素层融合的图像信息获取方法。比较了常用的像素层图像融合算法,分析了融合图像的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夜视图像彩色化融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3)将D-S证据理论等不确定性处理的方法引入到特征层融合,研究其在图像理解中知识表述方面的应用,分析了D-S证据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融合图像分割及融合边缘提取的新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图像分割及边缘提取结果。
(4)研究基于决策层融合的多分类器目标识别,针对图像理解中的多类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特征的层次识别方法,讨论了D-S证据理论与模糊集合方法的联系,并应用于生物特征认证和交通标志识别中。
|
|
|
|
1 |
范成法,叶秀清,顾伟康;一个基于知识的道路图像理解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09期 |
2 |
淮甲刚;黄曙光;唐和平;;网络化条件下漏洞信息的获取及处理方法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0年05期 |
3 |
黄娅,胡昌振;基于Multi-agent的入侵检测及其融合结构研究[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4年01期 |
4 |
钱旭;索宁;彭苏萍;毕建飞;李上;;基于知识协同的企业生产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煤;2006年01期 |
5 |
王汉坤;高桂清;梅振兴;;将盲信号分离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9期 |
6 |
杨海荣;蒋立正;丛沛滋;;基于传感器栅格的雷达组网测量技术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3期 |
7 |
尚朝轩;毛二可;胡文华;;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雷达装备故障诊断决策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2期 |
8 |
危辉,王增进;基于局部相似自组织的遥感图像自动识别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实验室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J];电子科技;2008年03期 |
10 |
徐立中;石爱业;黄凤辰;马贞立;;多源监测信息融合仿生复眼型系统模式及感知计算机理[J];智能系统学报;2008年04期 |
11 |
王培珍,陈维南;一种基于融合技术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案[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2 |
邓鹏华;毕义明;刘卫东;王晓梅;;改进的证据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
13 |
;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发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2期 |
14 |
张瑞刚;张楠;刘亚红;焦国太;;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自定位问题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5 |
黎湘,庄钊文,郭桂蓉;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及其在信息融合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6 |
章新华,林良骥,王骥程;目标识别中信息融合的准则和方法[J];软件学报;1997年04期 |
17 |
袁南儿,杨东勇,林毅;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8 |
何兵;基于分类及不确定墒的DS证据合成及判决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19 |
陈俊风,景方,孙华;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0 |
张杰林,刘德长,曹代勇;基于信息融合的铀矿床遥感数据挖掘技术[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