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地质构造的遥感技术分析
【摘要】:
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手段,结合太湖地区的地形图、地质图等资料,应用ERDAS IMAGINE和ARCGIS软件对landsat ETM+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对太湖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
首先,对太湖地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彩色增强、影像融合、空间增强、滤波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在对其图像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地学解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RS-GIS一体化数据采集,提取图像上断裂构造信息,对区内大型断裂带和断裂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地形资料和野外验证,从纹理结构、色调异常等方面总结该地区推覆构造的解译标志,并对太湖地区的推覆构造格局进行了分析,半构造窗、半飞来峰、破凉—江塘断裂带是本次遥感技术应用最显著的成果之一,这一成果不但证实了太湖地区推覆构造的存在,还深入认识了该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形态和地表出露范围。
然后,利用ETM+数据的光谱特征提取出太湖地区的水系分布状况,结合该区的地质地貌图,分析得出太湖地区的北西向断层与大别山内部的水系的分布基本是一致的。这也证明了大别山向南的推覆运动。最后,利用DEM数据建立了太湖地区三维地貌视图,在三维影像上大别造山带内部推覆构造的多期性很明显,平行于推覆方向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在三维影像上清晰易辩。
|
|
|
|
1 |
蓝秀英,刘元清,董守玉,王爱英,张淑亮,王雅灵;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地下水动态异常特征[J];山西地震;1992年04期 |
2 |
克尔;郑锡荣;;圣安德烈斯地震活动的成因[J];国际地震动态;1992年04期 |
3 |
龙永文,王平在;三维地震在苏仁地区油气勘探的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S1期 |
4 |
刘秋生,赵新国,龚奇;东濮凹陷上第三系勘探前景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7年03期 |
5 |
谌卓恒,傅全全,康永尚;考虑地震测网密度预测小断层的改进图解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
6 |
王克军,王凌鹤;西曲矿2·3~#煤古河流冲蚀带分布特征[J];西山科技;2001年05期 |
7 |
张吉献;林州市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8 |
滕寿仁;杨子荣;温德娟;姜新宇;;三维地震勘探在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06年04期 |
9 |
杨金山;张立忱;欧阳兆国;王丽梅;赵斌;;高密度电法在近场区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2007年04期 |
10 |
董艳冰;朱彦武;;三维高分辩率在敏东地区的应用效果[J];煤炭技术;2008年02期 |
11 |
薛俊国;;开滦钱家营矿十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分析[J];今日科苑;2009年11期 |
12 |
郭增建,秦保燕;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J];内陆地震;1989年01期 |
13 |
冯世民;模式识别法在邢台矿区的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S1期 |
14 |
D.T.Needham
,冯敬,李琳;断层几何形态和位移类型的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8年02期 |
15 |
郭联合;袁堂断层及其奥灰充水性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S1期 |
16 |
鲁兵,刘忠,孔宪政,张博闻;断层折射与断层封闭性的关系[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
17 |
梁顺军;地震剖面上的断层分析及相关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5期 |
18 |
崔若飞,许东;利用分形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检测小断层[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9 |
程军林,宁吉泽;定量评价断层封堵性[J];断块油气田;1999年04期 |
20 |
徐文章,胡永远;断层面上的研磨材料与断失翼的关系[J];黑河科技;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