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电性能
【摘要】:电化学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和寿命长等特点,在通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性能多孔电极材料的创制及其结构与性能调变。
本文分别以石油焦和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活性炭。运用红外光谱、氮吸附等技术对所得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对所得部分活性炭进行热处理或盐酸处理,以改善活性炭的性能。同时,采用化学浸渍法制备了电化学电容器用氧化钌/活性炭黑复合电极材料。最后,将活性炭基多孔电极材料加工成电化学电容器,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阻抗谱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主要结论如下:
1.随活化时间或碱焦比的增加,石油焦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先增加后减少,对应电极的比容和电容器能量密度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微波功率为250 W,活化时间为35 min,碱焦比为5:1时,所得的活性炭(AC5/1)性能最佳。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2312 m~2 g~(-1),总孔容为1.13 m~3 g~(-1)。AC5/1电极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 g~(-1)放电电流密度下,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AC5/1比容从342.8减小到246.0 F g~(-1),比容保持率为71.8%;AC5/1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维持在7.9 Wh kg~(-1),其能量密度保持率为68.5%。而1073 K热处理后,AC5/1样品的比容保持率达75.1%。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AC5/1电极上在1633 cm~(-1)处-C=O峰强度变弱。
2.利用上述优化条件制备的五种煤基活性炭属于含有一定中孔的微孔炭,中孔含量达50.0%。随着煤中挥发分含量的降低,对应活性炭的总孔容先增加后降低。所得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介于748~1874 m~2 g~(-1)之间,总孔容介于0.45~1.00 m~3 g~(-1)之间。在50 mA g~(-1)放电电流密度下,煤基活性炭的比容介于165.3~269.3 F g~(-1)之间。所得煤基活性炭电容器的功率密度介于0.02~0.25 kW kg~(-1)之间时,对应能量密度达8.6 Wh kg~(-1)。同样条件下,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低于石油焦基活性炭。
3. 423 K热处理的氧化钌/活性炭黑复合材料中保持了氧化钌的无定形结构。复合电极材料的内阻随着氧化钌含量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且比容也增加。但是,氧化钌负载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RuO_x的利用率降低。当氧化钌的含量从2.3wt.%增加到9.6 wt.%时,氧化钌的比容从1255.8降低到533.7 F g~(-1)。
|
|
|
|
1 |
王建立,刘文华;碳基电化学电容器及其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0年01期 |
2 |
;混合动力车·电化学电容器——环保·健康·安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1年05期 |
3 |
张文保;王国庆;;发展中的电化学电容器[J];电池工业;2006年01期 |
4 |
吴旭冉;贾志军;马洪运;廖斯达;王保国;;电化学应用(Ⅱ)——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与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
5 |
米宏伟;朱培洋;刘剑洪;;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
6 |
冯玉萍;于凌宇;;国际高能新电源电化学电容器技术应用动态[J];电源世界;2002年09期 |
7 |
戴贵平,刘敏,王茂章,成会明;电化学电容器中炭电极的研究及开发 I.电化学电容器[J];新型炭材料;2002年01期 |
8 |
唐致远,徐国祥;电子导电聚合物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2年09期 |
9 |
张治安,邓梅根,胡永达,杨邦朝;电化学电容器的特点及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1期 |
10 |
赵淑红,吴锋,苏岳锋;电化学电容器碳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4期 |
11 |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电化学电容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2004年05期 |
12 |
陈宏,陈劲松,周海晖,焦树强,陈金华,旷亚非;纳米纤维聚苯胺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13 |
苏岳锋,吴锋;新型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匹配研究[J];电化学;2004年02期 |
14 |
王晓峰,尤政,阮殿波;聚苯胺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15 |
张庆武,周啸;聚苯胺混杂型电化学电容器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1期 |
16 |
张浩;程杰;曹高萍;杨裕生;;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进展——第15届国际电化学电容器研讨会概述[J];电池;2006年02期 |
17 |
胡军;梁逵;李兵红;庄凯;;氢氧化镍掺杂活性炭复合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胡耀强;詹亮;杨俊和;张睿;梁晓怿;凌立成;;不对称电化学电容器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9 |
程杰;曹高萍;杨裕生;;活性炭/钴氧化物干凝胶电化学电容器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
20 |
梁子雷;陈崇宽;陈彤;刘继波;米国民;;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J];电源技术;201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