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吸附催化剂脱除NO_X
【摘要】: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等组分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本研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吸附-催化剂脱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
本文分别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与改性海泡石以及煤基活性炭催化剂脱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协同效应;并进行了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以及低温等离子体与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煤基活性炭催化剂协同效应的结果比较,为脱除NO、的进一步中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制备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酸改性处理后,海泡石载体的比表面积均在100 m2/g以上,比未处理海泡石原矿比表面积36.1m2/g有较大程度提高,说明酸处理提高了海泡石载体比表面积;在海泡石原矿中含有大量Si、Mg、Al等元素,且以不同化合物形态出现。负载Cu元素后催化剂载体中形成了各种Cu的物相,除了CuO物种外,还有少量Cu2O和Cu物种;SEM测定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能较均匀地散布在催化剂表面及孔道中,在负载量适中时未见大的聚集颗粒,达到均匀的分散度。催化剂的活性测试中铜含量对活性有很大影响,最终得到铜最佳负载量为5%。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氮氧化物脱除率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装填量为整个等离子体放电空间;放电电压越高越好;不同催化剂存在不同进气浓度、进气空速、放电功率。在本研究中海泡石催化剂的最佳进气浓度374ppm、进气空速6.1s-1;煤基活性炭催化剂的最佳进气浓度256ppm、进气空速10.2s-1。
|
|
|
|
1 |
颜凌燕;汪晓艳;刘涛;齐永涛;张鑫敏;陈明功;水野彰;;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脱除NO_x[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 |
;第四届全国低温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J];稀有金属;1988年01期 |
3 |
;涤纶织物低温等离子体减量新技术[J];印染;1995年12期 |
4 |
陈杰瑢,王雪燕,李尊朝,何瑶;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的表面改性[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刘道清,季学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在空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4年03期 |
6 |
吴承康;我国低温等离子体科学技术进展[J];物理;1991年03期 |
7 |
马卫华,邬国铭;低温等离子体在合成纤维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1995年01期 |
8 |
柳晶晶,袁志兵,袁兴成,荣命哲;低温等离子体去除空气中NO_2技术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2期 |
9 |
孙妍,张冠军,赵文彬,严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柴油机尾气中氢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高压电器;2003年06期 |
10 |
张键;低温等离子体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6年01期 |
11 |
梁红军,後晓淮;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改性高分子材料表面[J];化学通报;1999年06期 |
12 |
梁文俊,李坚,金毓峑,樊林栋;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甲醛气体[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4期 |
13 |
张吉人;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专题系列介绍 第五讲 低温等离子体在制造超细粉末中的应用[J];物理;1986年08期 |
14 |
李莹,李柯,陈杰瑢,刘峰,王志强;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4年07期 |
15 |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系统集成空气净化技术开发”通过成果鉴定[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
16 |
杨隽,汪建华;低温等离子体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改性[J];材料工程;2005年02期 |
17 |
张红印;王世珍;黄星奕;王慧玲;;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食品杀菌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7年12期 |
18 |
胡建芳,洪明苑;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专题系列介绍——第七讲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物理;1987年02期 |
19 |
张其清,任磊,袁平,王淳,刘玲蓉,胡建芳,钱露茜,郭淑静;低温等离子体对天然胶原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J];材料研究学报;1994年06期 |
20 |
张庆,王善元,杨国荣,陈光;低温等离子体对聚酯织物改性效果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