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沟煤矿地质构造规律分析与研究
【摘要】:五沟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为了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对五沟煤矿进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是极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勘探资料、掘进资料和回采资料等的分析,对五沟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大中型断层和小断层的分布特征、褶曲构造发育特征、构造组合形式、控煤规律和矿井形成构造期次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五沟矿井地质构造进行了定量评价,取得了以下成果:
(1)矿区断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大中型断层中,正断层占95%,并且落差较大,分布整个矿井,逆断层占5%,落差较小,散乱的分布在矿井中。小断层走向和倾向方向分布总体较为分散,推断其受到了多期应力的作用。褶曲构造主要延伸方向为NW向。煤系地层走向总体呈波状起伏。断层分布具有成组及伴生性、等距性和成带性。井田总体为断裂构造控煤,且以伸展断裂控煤构造为主,挤压断裂控煤构造较少。
(2)通过分析构造形成期次与构造应力场,得出五沟矿井地质构造为多期运动的产物。
(3)对矿井内的含有测井曲线的钻孔进行了解译,并把解译出来的构造煤厚度和井下的观察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矿井10煤煤层的煤体结构进行了解释,得出构造煤受断层和褶皱影响明显;构造煤厚度大的地方往往断裂分维值和褶皱平面变形系数较大,这也显示了地质构造对煤层煤体结构的影响。
(4)从褶曲、断层、构造煤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在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指标,即:断层密度、断层强度、断裂分维值、褶曲平面变形系数、构造煤厚度;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10煤层构造复杂程度以中等和复杂为主。
|
|
|
|
1 |
杨杰;陈新民;沈建;;断层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9期 |
2 |
;煤矿小断层预测方法及开采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6年03期 |
3 |
李时毓;施树江;;对太原盆地活动性断层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1987年02期 |
4 |
李春虎;;杨庄矿中小型断层特征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88年06期 |
5 |
渠天祥;沙灿文;陆昌厚;赵理中;;辛置煤矿小断层展布规律及分区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
6 |
崔若飞,陈萍;模式识别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4年03期 |
7 |
周学年;罗伍;;李嘴孜矿小断层分布规律[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S1期 |
8 |
尤韦玉;;基于井震结合的喇北北块二区断层变化认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08期 |
9 |
何俊,刘明举;断层分布分形特征模拟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1期 |
10 |
付广,吕延防,马福建,付晓飞;断层垂向封闭性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5期 |
11 |
付广,刘洪霞,段海风;断层不同输导通道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4期 |
12 |
李学娣;杨马全;;浅谈船山矿区的断层分布规律及对开采的影响[J];露天采矿技术;2009年01期 |
13 |
刘亢;曲国胜;宁宝坤;玄月;张涛;李迎家;;坡度分析在昆明盆地断层分段中的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
14 |
刘连玎;;工作面断层预测的可行性探索[J];陕西煤炭技术;1988年04期 |
15 |
谌卓恒,傅全全,康永尚;考虑地震测网密度预测小断层的改进图解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
16 |
李熙盛;杨平华;严浩雁;王成龙;关伟龙;;小断层识别方法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4年02期 |
17 |
付广,薛永超,吕延防;断层对流体势空间分布的影响及研究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1年02期 |
18 |
杨之化,王志林;断层在煤(岩)层中的带状分布规律[J];煤炭技术;2001年03期 |
19 |
牛建立;地下水数值计算中断层处理的“切割—导通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5期 |
20 |
陈渠;;断层—地震灾害的元凶[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