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高岭土脱硅工艺与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首先对淮北煤系高岭土进行了化学分析,测出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等的百分含量。
其次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粒度对煤系高岭土脱硅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焙烧条件:焙烧温度为1000℃、焙烧时间为30min、粒度为200目。
再次利用简单对比法考察了搅拌速度、NaOH浓度、反应温度、溶出时间、液固比和硅类助剂对煤系高岭土脱硅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两段溶出对煤系高岭土脱硅率的影响。煤系高岭土在常压下较好的溶出条件为:搅拌速度900r/min、NaOH初始浓度为150g/l、温度为90℃~95℃、溶出时间为90min、液固比为5ml/g和加硅类助剂;两段溶出可提高脱硅速率与焙烧矿的脱硅率和铝硅比,同时也使铝损失量有所增加。
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煤系高岭土的脱硅率与脱硅温度的曲线方程;通过对煤系高岭土的浸出动力学数据的处理,可判定该工艺的浸出工序属于固膜扩散控制,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活化能,并对煤系高岭土的浸出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溶出条件对煤系高岭土脱硅率的影响。
|
|
|
|
1 |
陈立良,江怀臣;山东煤系高岭土研究及开发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95年09期 |
2 |
刘铁甫,孙庆峰,杨晓杰,许红亮;煤系高岭土表面改性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0年03期 |
3 |
贾玉峰;内蒙古清水河煤系高岭土煅烧试验研究[J];内蒙古地质;2002年04期 |
4 |
金立薰,朱兴旺,曹庆林;煤系高岭土深加工技术综述[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6年02期 |
5 |
李建芳;;浅谈我区煤系高岭土开发利用情况[J];西部资源;2007年03期 |
6 |
刘钦甫;王陆军;赫军凯;;煤系高岭土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的研究[J];矿物学报;2010年S1期 |
7 |
宋振东;煤系高岭土及加工工艺[J];中国矿业;1997年04期 |
8 |
洪中山,曹勇,孙琦,邓景发,范康年;焙烧条件对Cu/ZnO/Al_2O_3甲醇催化剂的影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9 |
陶克,刘进荣,崔秀兰,张克俭;我国高岭土发展现状及我区煤系高岭土开发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0 |
黄河;高岭土矿床特征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4年07期 |
11 |
赵志根,唐修义;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地质;1998年08期 |
12 |
王永均;;淮北煤系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简介[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年03期 |
13 |
沈上越,程先忠,冉松林,舒小伟;湖北松宜煤系高岭土钛的赋存状态研究[J];非金属矿;2005年S1期 |
14 |
赵鸣;李书同;何素芹;朱诚身;;改性煤系高岭土矿粉填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J];矿物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崔等;;煤系高岭土除铁工艺的应用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年04期 |
16 |
崔等;;淮北煤系高岭土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年05期 |
17 |
任根宽;张克俭;;石灰烧结法从煤系高岭土提取氧化铝的研究[J];轻金属;2010年12期 |
18 |
赫军凯;王陆军;刘钦甫;程宏飞;刘威;;淮北煤系高岭土作为FCC催化剂载体的矿物学研究[J];矿物学报;2011年02期 |
19 |
陈扬杰,任大伟;西北煤系地层中高岭土矿床成因类型划分及利用前景[J];非金属矿;1995年02期 |
20 |
薛茹君;吴玉程;陈晓玲;;煤系高岭土制取高纯氧化铝——萃取除铁[J];矿物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