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聚类与多生境排挤的小生境遗传算法研究
【摘要】:
遗传算法中维持种群多样性多采用小生境技术。本文在分析传统求解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的小生境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自适应模糊相似聚类小生境遗传算法和基于适应值共享的多生境排挤遗传算法。本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的起源、基本概念、研究概况和基本理论:模式定理、积木块假设、隐并行性。
2.深入分析了传统求解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的两种小生境算法:排挤方法和适应值共享方法,并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3.提出了自适应模糊聚类小生境遗传算法。在演化过程中,将峰半径作为决策变量的一部分参与染色体的编码,在对问题进行优化的同时对个体的峰半径进行自适应调整;在聚类过程中,通过对模糊相似度的调节来控制小生境的数目,以避免找到无效的极值点。该算法将模糊相似聚类、峰半径自适应调整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搜索多模函数空间的多个极值点,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模糊相似度F的值来控制收敛到的小生境的数目,避免找到无效的极值点,有利于多个峰的精确定位,在无需事先确定小生境数目和半径的情况下,就能较准确地搜索到多峰函数的各个全局和局部最优解。
4.提出了基于适应值共享的多生境排挤遗传算法。按照共享的思想在对个体的适应值进行共享调整的同时,将排挤选择和相似个体中适应度最差个体被替换的策略分别应用于选择算子和群体的进化中。该算法结合了标准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与确定性排挤遗传算法在调整种群多样性方面的优点,因而其维持种群多样性的稳定性、跳出局部最优解、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5.使用经典的测试函数对两种算法进行实验测试,数值实验表明,算法很好地维持了种群多样性,对问题的依赖性较弱,对于各类多峰函数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
|
|
|
|
1 |
谭艳艳;许峰;;自适应模糊聚类小生境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4期 |
2 |
张琳,郑忠,高小强;多峰函数优化的混合遗传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3 |
辛月兰;;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峰函数优化[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6期 |
4 |
梁昌勇;陆青;张恩桥;魏兆旺;;基于均匀设计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
5 |
杨新春;许峰;;改进的K-均值聚类排挤小生境遗传算法[J];软件导刊;2009年06期 |
6 |
袁丽华;黎明;杨小芹;周琳霞;;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多峰函数优化[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7 |
李荣;周激流;徐自励;;基于网格和排序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性能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8 |
喻寿益,郭观七;一种改善遗传算法全局搜索性能的小生境技术[J];信息与控制;2001年06期 |
9 |
董文永,刘南平,李元香,郑波尽;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数值优化演化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5期 |
10 |
廖俊,朱世强,林建亚,任德祥;遗传算法在T-S模糊模型辨识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1997年02期 |
11 |
刘健庄,谢维信,高新波;一种图象中基元检测的新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7年02期 |
12 |
金耀初;蒋静坪;;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分析[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7年01期 |
13 |
曹先彬;庄镇泉;;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规则生成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7年02期 |
14 |
夏文,王华芝;遗传算法在多波束赋形天线优化中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5 |
龙甫荟,郑南宁,张晓缋;基于多层感知遗传算法的图象分割新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2期 |
16 |
刘莹,王宝树,马建峰,杨耆董;模糊聚合及遗传算法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1998年01期 |
17 |
黄海贇,戚飞虎;一种精确标定摄像机的遗传算法方案(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1期 |
18 |
徐小力,许宝杰,殷健;采用遗传算法的旋转机组状态趋势预测之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5期 |
19 |
陈勇,邓先灿;基于遗传算法的微波电路优化方法[J];微波学报;2000年S1期 |
20 |
于海斌,王浩波,徐心和;两代竞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