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雪梨果实品质及品种资源遗传演化研究
【摘要】:‘徽州雪梨’是原产安徽歙县的优良地方品种,一般将其归属于砂梨(Pyrus pyrifolia)。‘徽州雪梨’的传统品系较为复杂,文献报道有3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品系是‘金花早’和‘细皮’。2008-2009年,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了‘金花早’、‘细皮’、‘涩梨’(药梨)、‘卢皮红’、‘木头酥’、‘六月早’、‘一点红’、‘溪源白’等8个品系。这些品系大部分都已经被高接为其他品种,其生产规模很小,多为零星分布,树龄比较大,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对于它们的起源与遗传演化,目前尚不明确,至今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不利于‘徽州雪梨’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本文采用生物学观测法和实验室分析法,对‘徽州雪梨’8个品系的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观测与分析;采集梨11个种的57个代表品种,以它们的幼嫩叶片为材料,优化了适合梨SRAP标记的反应体系;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进行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徽州雪梨的遗传背景和起源;以‘金花早’为对照,从果实形态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及其遗传背景两方面等鉴定溪源白的变异类型。
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徽州雪梨品系中,‘金花早’、‘溪源白’、‘细皮’的果实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宜生产发展的鲜食品系;‘木头酥’和‘涩梨’的果实鲜食品质差,但可能有药用价值。
2、梨基因组DNA的SRAP-PCR反应适宜体系为:反应体积25μl、Mg2+浓度2.4mmol L-~(1)、 dNTPs浓度0.1mmol L-~(1)、 TaqDNA聚合酶1.5U、模板DNA80ng、引物浓度0.18μmol L-~(1)。
3、用22个引物组合扩增出195条谱带,其中137条为多态性条带。每条带提供约6.3个标记信息,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8.9%。每个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信息量(PIC)介于0.76~0.91之间。表明梨属植物遗传背景较复杂。
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取距离系数阀值为55.18时,全部供试生物型分为10类,各类之间遗传距离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类最为合理。第1、第2类以砂梨品种为主,其中包括‘徽州雪梨’中的‘细皮’、‘金花早’、‘溪源白’、‘六月早’、‘卢皮红’、‘一点红’。第3、第4、第8类以野生砧木为主,还包括‘徽州雪梨’中的‘木头酥’和‘涩梨’。第5类主要为西洋梨。第6、第7类主要为白梨及种间杂种。第9类为秋子梨。第10类为新疆梨。基本符合传统的分类方法。
5、‘金花早’和‘溪源白’首先聚类,然后再与砂梨的代表品种‘清香’聚为一类;‘细皮’、‘六月早’与大部分砂梨及‘早美酥’、‘雪峰’聚为一类,表明它们亲缘关系与砂梨遗传背景较接近;‘一点红’和‘卢皮红’首先聚类后,再与白梨、砂梨的种间杂种聚为一类,推测‘一点红’和‘卢皮红’可能是白梨、砂梨的杂种;‘木头酥’和‘涩梨’与木梨、豆梨、杏叶梨等野生种聚为一类,表明‘木头酥’和‘涩梨’可能起源于种间杂交。
6、果实形态学性状与SRA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不赞同‘溪源白’是‘金花早’的芽变类型;初步推测,‘溪源白’为‘金花早’的自然实生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