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和绿僵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对几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虫生真菌是昆虫的重要自然调节因素,在农、林、卫生害虫生物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是两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可寄生多种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形态学鉴定、分子标记等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涡阳、萧县、蒙城三个地区玉米根际土壤的白僵菌,以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虫生真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虫生真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虫生真菌对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不同碳、氮营养对虫生真菌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白僵菌选择性培养基从采自安徽省涡阳、萧县、蒙城三个地区的玉米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39个白僵菌菌株,经培养特点、形态特征及rDNA ITS鉴定分离的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且不同菌株间的菌落生长直径和分生孢子产生量存在显著差异。
2.通过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玉米根际的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正式的扩增分析,在37个菌株中共扩增出8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6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3.13﹪。平均每引物扩增条带在7.5条。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是83.1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6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657。结果表明,分离自安徽省涡阳、萧县、蒙城三个不同地区的球孢白僵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3.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发现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供试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中,菌株GY~(-1)7的EC_(50)值最大,GY-6的EC_(50)值最小。在供试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55菌株的EC_(50)值最小,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Ma27菌株,Ma10菌株的EC_(50)值最高。
4.在含多菌灵平板上,通过贴接菌丝块法和涂分生孢子法定向筛选获得了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菌株,并测定了不同抗性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在球孢白僵菌抗多菌灵菌株中,BC-4菌株的EC_(50)值最大,其EC_(50)值为258.7711,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最高,达到242.11,BC-3菌株的EC_(50)值最小,其EC_(50)值为18.6311,抗性水平最低。在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菌株中,MC-2菌株的EC_(50)值最大,其EC_(50)值为397.0643,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达到102.35;MC-4菌株的EC_(50)值最小,其EC_(50)值为149.5440。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的差异,发现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抗性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抗性菌株的生长速率均比对照敏感菌株(亲本菌株)小,产孢能力均比对照敏感菌株要强,但不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球孢白僵菌抗性菌株中,BC-4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在金龟子绿僵菌抗性菌株中,MC-2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
5.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蘸根法研究了球孢白僵菌抗多菌灵菌株BC-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菌株MC-2菌株在植物根际的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BC-8菌株和MC-2菌株均可以在玉米、棉花外根际和根表定殖,但在玉米、棉花根内未分离到供试菌株。BC-8菌株和MC-2菌株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以前期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减弱。
6.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几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对峙培养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绿僵菌以Ma55的制效果最好,白僵菌以Bb2092的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加入Ma55和Bb2092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当浓度为106cfu·mL~(-1)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a55和Bb2092液体振荡培养获得的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的抑制作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菌核)产生及分生孢子(菌核)萌发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微镜观察未发现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与植物病原真菌菌丝间有重寄生现象。上述结果显示,虫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竞争、空间竞争及抗生作用。
7.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量、菌丝生物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虫生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营养及有机氮和无机氮等氮营养均能够利用,但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代谢液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获得的球孢白僵菌发酵液对供试的5种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碳源发酵液中,甘油的抑菌效果最好,乳糖的抑菌效果最差。在氮源发酵液中,硫酸铵的抑菌效果最好,脲的抑菌效果最差;不同处理获得的金龟子绿僵菌代谢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碳源发酵液中,白砂糖的抑菌效果最好,乳糖的抑菌效果最差。在氮源发酵液中,蛋白胨的抑菌效果最好,脲的抑菌效果最差。
|
|
|
|
1 |
宋漳;江英成;叶斌;郭文硕;;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 |
宋漳,江英成;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6期 |
3 |
应盛华;邓米霞;冯明光;;三种丝孢类生防真菌孢子类疏水蛋白的含量与组分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年04期 |
4 |
何学友;蔡守平;黄金水;钟景辉;潘惠忠;周远谋;黄远清;;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
5 |
王四宝,黄勇平,张心团,刘云鹏,樊美珍,李增智;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年06期 |
6 |
刘刚;;中科院完成杀虫绿僵菌比较基因组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03期 |
7 |
康冀川,刘爱英,梁宗琦;KL-天然活性剂对提高绿僵菌白僵菌毒力的研究ⅡKL对白僵菌绿僵菌防治害虫的增效作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8 |
王刚;董建臻;曹伟平;王金耀;王容燕;杜立新;宋健;冯书亮;;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3期 |
9 |
刘爱英,康冀川,梁宗琦;KL-天然活性剂对提高绿僵菌白僵菌毒力的研究──Ⅰ.KL促进白僵菌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4年03期 |
10 |
韩兵;朴春根;汪来发;李永;申相澈;郑荣镇;;马鞍山林场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种类调查鉴定及毒力测定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
11 |
;新农药介绍[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年09期 |
12 |
杜开书;柴立英;徐艳聆;郎剑锋;;一株绿僵菌的分离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
13 |
宋漳,黄钦周;2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叶斌,江英成,林文清,宋漳;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5 |
丁德贵;樊美珍;孟艳琼;李增智;夏成润;;应用球孢白僵菌菌条持续控制松褐天牛效果的分子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
16 |
;以毒助毒:生物农药开发新思路——科学家发现能够提高金龟子绿僵菌毒性的毒素[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12期 |
17 |
刘颖;殷从松;;金龟子绿僵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18 |
吴振强;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08期 |
19 |
张永军;金凯;罗志兵;蒋小东;裴炎;;转基因球孢白僵菌发酵产物对野生菌株的增效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6年03期 |
20 |
张永军;赵建华;蒋小东;李尊华;裴炎;;球孢白僵菌Hog1 MAPK同源基因BbHog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J];菌物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