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对小鼠脂肪沉积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摘要】:脂联素(Adiponectin,Adp)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随脂肪组织增多其血液浓度反而下降的脂肪细胞因子。血液中脂联素水平与体脂率呈负相关;可调节骨骼肌的代谢活动,包括增加葡萄糖摄入和脂肪酸氧化以及增强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骨骼肌的生长,从而改变肌纤维组成,进而达到改善肌肉品质的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重组鼠脂联素(rmAdp),旨在探究其对小鼠肠系膜脂肪沉积和腓肠肌生长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及其机制。
1rmAdp对小鼠屠宰指标和生长指标的影响
选择21日龄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雌雄各半。实验组以10μg/kg d腹腔注射rmAdp,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PBS。连续3周,留置观察2d。测定小鼠屠宰指标和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摄食量、体重、肠系膜脂肪重、腓肠肌重无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rmAdp对小鼠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2rmAdp对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屠宰前眼眶静脉采血,测定小鼠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显示:rmAdp处理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无显著差异。
结果提示:rmAdp能增加对脂肪酸氧化作用,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
3rmAdp对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影响及其机制
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处死后,迅速采集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PPARα和AMPK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rmAdp处理组AdpR1和AdpR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dp基因表达量在两组无显著差异。(2)rmAdp处理组AMPK和PPARα基因表达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
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rmAdp作用脂肪组织,上调肠系膜脂肪组织中AdpR1、AdpR2,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和PPARα两个信号途径,从而调节脂肪组织的代谢和沉积。
4rmAdp对小鼠腓肠肌生长和肌纤维类型影响及其机制
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处死后,迅速采集腓肠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组织中Adp、AdpR1、AdpR2、肌球蛋白重链(MyHC)4种亚型MyHC1、MyHC2a、MyHC2b、MyHC2x、以及PPARα和AMPK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rmAdp处理组Adp和AdpR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dpR1基因表达量在两组无显著差异。(2)rmAdp处理组MyHC2x、MyHC2b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yHC1、MyHC2a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3) rmAdp极显著提高AMPK(P0.01)和显著提高PPARα基因表达(P0.05)
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rmAdp作用于骨骼肌,可能与AdpR2结合后,激活AMPK和PPARα两个信号途径,下调骨骼肌中MyHC2x和MyHC2b mRNA表达,从而改变肌纤维组成,改善肌肉品质。
|
|
|
|
1 |
万春燕;刘芬;傅正伟;;脂联素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2期 |
2 |
苏祥;吴德;;脂联素对动物脂肪沉积调控的影响[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年03期 |
3 |
阮承超;高平进;;脂联素与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
4 |
程伊洪
,吴祖泽
,薛惠华
,朱壬葆;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CFU-C)的性质和功能研究[J];生理学报;1978年02期 |
5 |
陳正仁;何秋民;王福賢;;百日咳菌苗效力試驗[J];微生物学报;1957年01期 |
6 |
王淑芬,时云林,郭保忠,高徐生;不同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敏感性的观察[J];动物学杂志;1983年03期 |
7 |
高殿栋;;小鼠特大恶性肿瘤一例[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3年01期 |
8 |
施朝普;陈佛迟;;小鼠体内伊氏锥虫经治疗后的消失时间[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4年04期 |
9 |
张覃沐,林晨,王绵英;乙双吗啉(AT-1727)对小鼠L_(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6年10期 |
10 |
高诚;邱新美;;吡喹酮驱除ICR小鼠微小膜壳绦虫的经验[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6年04期 |
11 |
施忠;刘连生;;灭菌饲料对小鼠繁育试验的初步观察[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6年02期 |
12 |
杨吉明;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毒素[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7年02期 |
13 |
前田敏宏
,张新创;在小鼠和大鼠仙台病毒监测中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7年S1期 |
14 |
后藤仁
,清水黾平次
,崔萱林;母体抗体对小鼠接触感染仙台病毒的作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7年S1期 |
15 |
邓红,钱振芳,施秉钧;小鼠γ-球蛋白轻链的分离和纯化[J];现代免疫学;1987年05期 |
16 |
尹海林,陈秀兰;小鼠体外受精获得成功[J];科学通报;1987年19期 |
17 |
Maassab HF
,徐葛林;冷适应病毒用作活病毒疫苗的进展和特点[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7年01期 |
18 |
大和田一雄;徐万祥;;小鼠心脏取血法的改良[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7年01期 |
19 |
张永平;李洸;李德葆;;小鼠IgG亚型与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亲和性[J];微生物学报;1987年03期 |
20 |
张雷,郑葆芬,陶鸿根,周金涛,张红,丁令玫;带有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的细胞系的建立[J];病毒学报;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