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核桃瘿蚊的分子鉴定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张晶  
【摘要】:山核桃瘿蚊(Contarinia sp.)是山核桃主要害虫之一,给林农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山核桃瘿蚊尚未定名;同时,因其虫体微小,在林间采集时易受损伤,造成虫体不完整,这都给其识别带来了难度。另外,对山核桃瘿蚊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对于山核桃瘿蚊的识别是对其防治的先决条件,而明确其生活史与发生规律是对其防治的必要条件。为此,本文分别对山核桃瘿蚊的形态特征、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t DNA-COI)基因的分子鉴定、山核桃瘿蚊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山核桃瘿蚊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明确了其主要的识别特征。(2)对不同来源的山核桃瘿蚊成虫及幼虫的mt DNA-COI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其该段序列完全一致,证实其为同一种山核桃瘿蚊;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测其可能为新种;同时,验证了mt DNA-COI基因在山核桃瘿蚊分子鉴定中的可行性。(3)采用室内筛土与林间黄板监测的方法,明确了山核桃瘿蚊生活史。结果显示,山核桃瘿蚊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出土、交配产卵;在4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卵孵化幼虫;4月下旬,幼虫老熟自行弹落或者随花序凋落入土;幼虫入土后,结土茧越夏、越冬。(4)采用林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核桃瘿蚊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瘿蚊在一天中15点以后活动旺盛,直至18点仍有少量山核桃瘿蚊活动;山核桃瘿蚊的羽化与土壤温湿度、日照和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温度17℃左右,湿度58%左右是其羽化的最适温湿度;在海拔低于400m的林地内,山核桃瘿蚊的发生情况与山体位置无明显相关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先明;武汉地区梨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J];湖北植保;2000年03期
2 马英玲;桔实瘿蚊的防治[J];广西林业;2003年02期
3 姚革,刘旭,石万成,夏先全,詹成波,植玉蓉;成都地区梨瘿蚊严重发生[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07期
4 钱开胜;桔实雷瘿蚊及其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3年04期
5 蒙华贞,杨翠芳;梨瘿蚊的发生及防治试验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4年02期
6 林振基;蔡武煌;吴阿松;康玉珠;张东斌;;壮铗普瘿蚊在福建省的传播为害调查[J];福建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7 唐渊;谢锦灵;覃宝勤;韦武;;桔实雷瘿蚊的防治试验[J];广西植保;2007年02期
8 王来亮;;梨瘿蚊对梨花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2007年06期
9 黄庆媚;谢庆丰;刘志浩;;桔实雷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J];广西园艺;2008年04期
10 苟新卯;刘利;;梨瘿蚊的认识与防治[J];烟台果树;2008年04期
11 马文友;汪帮明;杨光荣;;梨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落叶果树;2009年01期
12 苟新卯;刘利;;梨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9年01期
13 李大华;张素蕊;井晨勇;黄体献;;平菇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果菜;2010年01期
14 张毅;徐进;惠军涛;杨非;;陕西西安梨瘿蚊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措施[J];中国果树;2010年03期
15 岳兰菊;张道环;;砀山县梨瘿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烟台果树;2011年03期
16 刘宏;臧书庆;;江苏睢宁梨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年03期
17 张雄基;王建;温清英;马瑞丰;刘蕊;;桔实蕾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Z1期
18 费关键;张默;刘万锋;;梨树新虫害梨瘿蚊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19 钱巧琴;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20 潘学锋;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时敏;李广武;;落叶松芽瘿蚊的初步观察[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陈智明;吕琳琳;侯有明;;桔实雷瘿蚊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潘学文;李建光;李荣;韩冬梅;李剑书;郭栋梁;陈炳旭;董易之;;一种为害龙眼枝条的新害虫-龙眼枝梢瘿蚊研究初报[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琳琳;侯有明;;桔实雷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吕琳琳;侯有明;;柚园桔实雷瘿蚊卵、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雪英;古德就;;芒果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智明;吕琳琳;侯有明;;土壤中桔实雷瘿蚊老熟幼虫分布型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超;宁国山核桃瘿蚊生活史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张晶;山核桃瘿蚊的分子鉴定和发生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3 吕琳琳;柚实雷瘿蚊主要生态学及控制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陈智明;桔实雷瘿蚊主要生态学特性及低温处理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俞艳栋;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涛;江永柚实雷瘿蚊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蔡英;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宋春霞;2种八角瘿蚊生物学特性及传粉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周慧;入侵害虫康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10 王琳;健康八角叶花及其传粉瘿蚊的真菌群落组成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春青;梨卷叶瘿蚊及其防治技术[N];陕西科技报;2007年
2 李铁刚;我市榛子防治技术通过国家专家组鉴定填补此领域国际空白[N];铁岭日报;2008年
3 邓树林;食用菌瘿蚊预防方法[N];河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