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稻纹枯病生态位及生态调控对策的研究

王子迎  
【摘要】: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了“3R”(抗药性、再猖撅及残留)、环境污 染以及能源衰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EPM)就是为了摆脱经典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一条新 途径。本文以有害生物可持续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EPM的策略,借助生 态位理论,以Hutchinson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水 稻纹枯病的生态位和生态调控对策。它不但丰富了EPM的理论而且为EPM 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途径与方法,为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水稻纹枯病(菌)生态位 1.1 水稻纹枯病时间-空间生态位 测定了水稻纹枯病时间、垂直空间和水平面空间生态位的生态位功能指 数和生态位宽度指数,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时间、垂直空间和水平面空间生态 位的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在倒1叶上水稻纹枯病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 最小,为0.1994,在倒4叶上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为0.5463,整体上随 着叶(鞘)位的降低,水稻纹枯病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增大;中稻纹枯病 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在6月22日最小,为0.1250,在8月22日最大, 为0.7759,整体上随着水稻的生长,水稻纹枯病的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 逐渐增大;在不同的时期水稻纹枯病的水平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均较大,较 趋向于1,而且不同时期之间各宽度指数差异不大。 1.2 水稻纹枯病菌生境生态位 水稻同一生育期各生境点之间的生态位功能指数存在差异,表现为田块 中部>北侧边线、西侧边线、东侧边线>南侧边线>田角。这说明在各生境 位点上,水稻纹枯病菌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效能是不同的。在田中部水稻纹 枯病菌对占有和利用最为充分,因此,水稻纹枯病菌的繁衍也最快,对水稻 的危害也最大,而在田角则相反。水稻田的田角和田块南侧边线生境位点对 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最强。 1.3 水稻纹枯病菌寄主资源生态位 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水稻纹枯病菌的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 指数分别为0.913039、0.858850、0.845239、0.963078,均接近1,这表明病 菌利用品种资源备状态的选择性和利用效能差异不大。多品种混栽处理中, 水稻纹枯病菌的生态位功能指数均远小于单品种栽培处理,这表明多品种混 栽不利于水稻纹枯病菌的生存与发展。 1.4 水稻纹枯病菌氮肥营养生态位 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水稻纹枯病氮肥营养生态位的宽度也不同。拔节 期与乳熟期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分别为 0.9741和 0.9815,孕穗期的生 态位宽度最小,其指数为0.6979。这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 利用氮肥营养的敏感度是有差异的。在拔节期与乳熟期,随着氮肥营养丰富 度的提高,病菌对氮肥营养的利用效能并不随之提高,与其它生育期相比, 病菌在孕穗期对氮肥营养的敏感度最大,这就提示在孕穗期可以通过调控氮 肥资源的丰富度来控制病害的发展,而在其他生育期这一调控的意义不大。 1.5 水稻纹枯病菌矿质元素营养生态位 在分孽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水稻纹枯病菌矿质营养生态位 宽度指数分别为0.2710、0,3865、0.4252、0.4817,即随着水稻的生长而逐 渐增大,但各生育期的生态位宽度总体上仍偏小(与1相比),表明在水稻生 长的各时期水稻纹枯病菌只占有了矿质营养类型中的很少类型。水稻纹枯病 菌总是优先占有低Mn、低Zn、低h的营养位,说明Mn、Zn、St的含量与水 稻对纹枯病的抗性紧密相关。 1.6 水稻纹枯病菌微气候生态位 水稻纹枯病分孽盛期的微气候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3liZ,抽穗期为 0.*3二6。 在分桑盛期,水稻纹枯病菌只占有了低光照、低温度、高湿度(倒四鞘) 的微气候类型,并且病害的数量较少。在抽穗期,水稻纹枯病菌占有的微气 候类型较分菜盛期增多,但仍以低光照、低温度、高湿度类型为主。 2 药剂干扰对水稻纹枯病时空生态位的影响 各施药处理和对照间纹枯病的空间生态位存在差异,其中孕穗期施药+ 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两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 口.523966、0.574234,与对照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0.856291相差最大;分 墓盛期一次施药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857652,与对照相差最小。 各施药处理和对照间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比较近,施药对纹枯病的时间生态位 宽度影响不大。 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病叶(鞘)率、病情指数及防效等不同的计测结 n 果均表明,两次施药对病害的控制好于一次施药,其中两次施药中以孕穗期 施药+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对病害的控制作用最强。 施药不但压缩了水稻纹枯病空间生态位宽度,限制其在产量形成较为重 要的上部叶位的扩张,而且压缩了水稻纹枯病时间生态位宽度,限制其在水 稻产量形成时期的扩张。但施药的作用只是改变了病菌生态位的势的分布, ?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坤成,李碧文,邹汉玄,向绪友,翦豪,康霄文;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研究——Ⅳ.水稻纹枯病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子模型研制[J];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2 ;亚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防治[J];世界农业;1997年03期
3 万有莲,付春坤,章永发;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1997年06期
4 陈运康;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改进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4期
5 鲁修琼,尹兆泽;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6期
6 方圆;;治水稻纹枯病 选好药种用好药[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8期
7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小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6年01期
8 王克强;李德金;;盘锦稻区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北方水稻;1991年04期
9 王鸿宾;日本水稻纹枯病新药剂“林巴”的特性及应用[J];垦殖与稻作;1998年01期
10 别家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0年04期
11 王晓娥,冯志峰,王国军,潘鹤梅,何忠军,张春辉,简红忠,邓根生,赵汉红;汉中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1期
12 杜晓君;王兴涛;刘琴;;5%纹肃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4期
13 方圆;;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见病打药[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7期
14 周宏芳;;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1年04期
15 吴荣发;;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的调查[J];江西植保;1983年02期
16 范坤成,邹汉玄,李碧文,向绪友,康霄文,翦豪;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研究 Ⅴ.水稻纹枯病所致产量损失估计模型[J];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5期
17 李宗友,吴厚谦,王映权,邓德军,熊尚玖,孙成礼;中稻纹枯病对再生稻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18 刘志恒,王小奇,俞孕珍,丁秀云,黄峰,林洪祥,刘桂清,何家树,苏健,郑文华,何素娥;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研究Ⅱ.辽宁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测评[J];辽宁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19 郑永敏;水稻纹枯病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20 鲁修琼,尹兆泽;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君彩;金晓华;李卓平;;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2 刘春艳;霍建飞;郝永娟;王勇;;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岚;程丹丹;陈卫良;;Bacillus pumilus 223产生的抗菌物质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学彪;杨勇;纪雪梅;陈宗祥;潘兴元;张亚芳;;抗水稻纹枯病QTL的定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丁克坚;檀根甲;;影响水稻纹枯病危害损失因素的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贾宏喜;韦鸿胜;;5%己唑醇ME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应用前景[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苏品;张亚;罗坤;廖晓兰;;水稻纹枯病拮抗菌SuperⅠ的分离、筛选与鉴定[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8 胡定汉;龚汉强;潘熙曙;陈志鹏;胡亚军;;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与控制技术[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邓金花;张青;周新伟;顾俊荣;杨代凤;;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效果[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志谊;许志刚;T.W.Mew;;用RAPD-PCR分子标记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拮抗基因[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亚;稻田养鸭抑制水稻纹枯病机制及拮抗细菌A168筛选鉴定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梅;利用生防木霉基因提高水稻抗病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谢甲涛;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及侵染水稻早期上调表达基因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子斌;水稻纹枯病接种鉴定体系新探索及抗病新种质YSBR1抗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5 苏品;稻鸭种养生态系统抑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拮抗菌SU8生防潜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琳;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及几种复配药剂药效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2 陈刘军;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李奡乐;水稻纹枯病菌毒素致病机理研究及六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常望霓;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婵;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A168发酵条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晓琳;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姚岚;一株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及其抗菌物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金宇;抑制水稻纹枯病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分离和应用条件优化[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子迎;水稻纹枯病生态位及生态调控对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10 何青芳;抗水稻纹枯病细菌拮抗物质及菌株基因突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圆;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见病打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2 于丹;当前我省水稻纹枯病病情普遍重于去年同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3 上海农科热线研究员 王志通;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纹枯病[N];农民日报;2009年
4 于丹;水稻纹枯病仍将偏重至大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汪永安;生物防治水稻纹枯病取得突破[N];安徽日报;2010年
6 唐山市滦南县农业服务中心 袁金娜;水稻纹枯病的防治[N];河北农民报;2010年
7 水清;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适宜用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8 谢迎春;“二传手”送信息到地头[N];中国气象报;2004年
9 记者 顾晓昕 通讯员 范郁尔 潘长虹;抓住防治有利时机保丰收[N];连云港日报;2010年
10 张为农;井冈霉素市场被新品分食[N];农资导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