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苷脉通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赤苷脉通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赤苷脉通注射液的抗心肌缺血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
1.小鼠心肌缺血缺氧实验
采用气管夹闭的方法造成小鼠缺氧模型,记录小鼠夹闭气管后心电持续时间。
2.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
采用Pit舌下静脉注射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的模型,记录各时间点大鼠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计算其心肌含水量。
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S/AAR),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
4.实验性犬急性心肌梗塞实验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各时间点心外膜心电图变化情况,以此判断各组动物的心肌缺血程度,并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离心肌梗塞区并称重,用重量法计算心肌梗塞区占全心脏及心室的重量百分率。
5.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实验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缺血模型,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各时间点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于给药后30分钟和60分钟采血测冠状静脉窦和股动脉血氧含量。实验结束后,全脑称重,计算各时间段每100g脑组织的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同时取出心脏称重,根据结果,将血压、心率、冠状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及血氧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依公式计算出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左室作功、每分钟百克心肌血流量、冠脉阻力、总外周阻力、心肌耗氧量、心肌氧利用率及心肌耗氧指数等。
结果
1.小鼠心肌缺氧实验
赤苷脉通注射液(20,10, 5mg·kg~(-1))3个剂量组小鼠心电消失的时间较NS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具有高显著性(p0.01)。
2.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
赤苷脉通注射液(10,5,2.5mg·kg~(-1))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ST段异常抬高开始出现的时间,并显著降低ST段异常抬高的严重程度。且与阳性药一样,赤苷脉通注射液大、中剂量组(10,5 mg·kg~(-1))可明显降低心肌含水量,抑制心肌水肿。
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
与模型组比较,赤苷脉通注射液(10,5,2.5 mg·kg~(-1)) 3个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S/AAR,差异有高显著性(p0.01)。赤苷脉通注射液(10,5 mg·kg~(-1))剂量组可抑制大鼠血浆中LDH和CK活力的异常增高,同时,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和TNF-α阳性细胞的表达。
4.犬实验性心肌梗塞实验
对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赤苷脉通注射液(4,2,1mg·kg~(-1))3个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心外膜心电图上ST段改变,减小ST段异常的Σ值,减少犬的心肌梗死面积,与NS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赤苷脉通注射液(4,2mg·kg~(-1))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酶CK、LDH的活性,同时减少cTnI含量,与NS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5.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实验
赤苷脉通注射液各剂量组对麻醉犬心率、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赤苷脉通注射液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麻醉犬血压。给予麻醉犬赤苷脉通后,15min时即可增加心输出量、冠脉流量、总外周阻力和每百克心肌血流量,并一直持续到120min,与N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赤苷脉通注射液在给药后15~90min内能增加心搏出量,提高心脏指数,与N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赤苷脉通注射液给药后5min时即可降低冠脉阻力,并一直持续到120min,给药后5~90min内能提高心搏指数,产生与阳性药相似的效应。赤苷脉通注射液大剂量组给药后15min可降低左室作功,并持续到60min。赤苷脉通注射液大剂量组给药后15-120min内可降低心肌耗氧指数(P0.05)。
结论
赤苷脉通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血流量,抑制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等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85.5
|
|
|
|
1 |
邵旭;董六一;李晓亮;郭岩;江勤;方明;;牡荆素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0年09期 |
2 |
章小兵,彭代银,朱满芳,周亚球,刘青云;灯盏花素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3 |
李龙杰;王会玲;翟庆娜;杨杰民;张鹏;贾小倩;杨楠;;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4 |
唐旭东,姜建青,赁常文,刘宝玉,姜大春,顾大勇;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核转录机制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5 |
司良毅,陈运贞;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重庆医学;2000年03期 |
6 |
莫玉兰;;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09年04期 |
7 |
万国兰;黎晓;周菊芬;黄志华;叶和杨;;大豆苷元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8 |
陆德琴;高翔;李保罗;;不同时机葛根素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9 |
徐建;赵学忠;陈满秋;于小风;曲绍春;睢大员;;雷米普利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吉林医学;2009年05期 |
10 |
刘静;郭颖;;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
|
|
|
|
1 |
裘炯良,常艳,朱心强;用多终点体内试验法研究硫丹的雌激素活性[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5期 |
2 |
赵文,蒋东升,王庭欣,马哓彤,秦淑贞,张俊刚,边庆荣;蔷薇红景天对两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6期 |
3 |
夏义武,黄芒莉,熊纬,吴亦帆;盐酸替络欧对大鼠围产期毒性的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
4 |
单保恩,郭兰涛,董青,马洪;Syk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脑瘤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6期 |
5 |
单保恩;刘东青;梁文杰;张静;李巧霞;;北豆根提取物PE2成分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调节机制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5期 |
6 |
沈业寿;郑立军;王正亮;顾利平;;桑黄胞内多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4期 |
7 |
陆景坤;陈朝军;王玉华;肖云峰;李文妍;;胡椒碱的致突变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3期 |
8 |
李兰芳;佟继明;解丽君;李国风;郝娜;张勤增;王薇;;复方消经痛胶囊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1期 |
9 |
林飞;妊娠终止药在生殖毒性试验中的设计方案[J];癌变.畸变.突变;1997年01期 |
10 |
李国贤;;绵毛马兜铃油的镇痛和中枢抑制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
|
|
|
|
1 |
贾德武;叶寿山;;栀蛭注射液对犬心脑血管作用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7年09期 |
2 |
徐红梅,刘青云,戴敏,彭代银,訾晓梅;赤芍总甙抗血栓作用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章小兵,彭代银,朱满芳,周亚球,刘青云;灯盏花素滴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4 |
伍章保;王汀;刘青云;陈礼明;;赤芍总苷抗凝血作用机制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5 |
陈民利,胡福良,应华忠,严建伟,王德军;工蜂虫蛹大鼠脑、肝、血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6 |
李红,杨宝峰,刘芳,曲极冰,杨世杰;蒺藜皂苷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
7 |
吕文伟;曲极冰;杨世杰;;蒺藜皂苷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
8 |
雷春利,陈羽,吕文伟,岳海涛,孙虓,杨世杰;黄芪总皂甙对犬急性心肌梗塞缺血面积、心外膜电图、心肌酶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9 |
睢大员,于晓凤,吕忠智,高普军,朴云峰,宋国培;枸杞子、北五味子和黄精三种粗多糖的增强免疫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10 |
谢健;闵苏;;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