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重庆地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引起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因,95%的儿童在5岁以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轮状病毒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主要流行毒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了解轮状病毒的进化以及研发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收集了 2011-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标本2236份,其中轮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阳性病例占所有腹泻病例的30.46%。681例轮状病毒阳性的患者中,12-24月龄儿童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42.32%),2岁以内儿童608名,占全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89.28%。轮状病毒在全年呈散发存在,以秋冬季节为多,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一月份检出率较高,占全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83.36%(587/681)。2011-2015年重庆地区优势流行G基因型发生了从G1到G9的转变,P基因型则相对比较稳定,一直以P[8]基因型为主。基因型组合主要以G9P[8](43.53%)为主,其次为 G1P[8](30.21%),G3P[8](16.70%)和 G2P[4](6.19%)。在681份标本中,未发现人源毒株与动物源毒株的基因重配现象,但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一例目前尚未报道的罕见的三基因重配毒株,其全基因序列分型结果:G1-P[4]-12-R1-C1-M1-A2-N2-T1-E1-H1,进化树和 simplot 软件分析表明该毒株可能来源于Wa-like与DS-1like毒株的重配。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复杂多变,应继续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监测,为研制和引进疫苗提供背景资料,为轮状病毒肠炎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