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试论创意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阮毅娟  
【摘要】: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运用,以巨大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的、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人才和文化是其发展的核心要素。尽管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正式概念出现在文献中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却在经济发展中显示了非凡的影响力和令人吃惊的发展潜力,成为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力推崇的产业。 近些年来,创意产业也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陆续发展起来,同时也凸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人才匮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薄弱、资金缺乏等。本文在探讨创意产业定义、分类、特点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以及在几个国家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加就业;延续城市文化传统、塑造城市品牌;保护民族文化等。最后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即人才、文化、资本、宽容、技术和政府,建立了创意产业影响要素模型,提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本文的创新在于,笔者对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界定,认为它们都是“阶段性概念”,表示了创意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其次,本文在对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初步构建了符合创意产业特点的“创意产业影响要素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斌;孔令云;;“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朱华晟;;国外创意产业研究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3 李建军;;西方国家创意产业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4 刘吉发;;创新与文化创意:关系辨析及产业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1期
5 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6 王晓云;李文玲;;关于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年30期
7 白素霞;蒋同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8 周忠菲;;沪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约翰·哈特里;意娜;;创意产业[J];电影艺术;2006年05期
10 王晓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河北文化竞争力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2期
11 刘建;;创意产业: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2 刘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提升成都的综合竞争力[J];天府新论;2007年S2期
13 钟健夫;;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4 邹仁余;王砚羽;;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2期
15 王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16 许正林;;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学发展;2010年07期
17 李永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内涵[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5期
18 苏怡茵;;论创意产业化的发展路径[J];出版与印刷;2006年03期
19 魏春洋;;文化创意产业与烟台城市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1期
20 胡维革;;用创意产业推动吉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莉丽;;文化产业背景下的高校文化与艺术教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徐建平;杨庆华;张玉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赵允福;;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刘晓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现状、优势及策略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刘秀华;;我国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陈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王立岩;;文化产业新型融资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8 吕在;杨建生;;从精神态文化到物质态产业——兼论艺术之于文化产业的价值[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冠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壮大服务经济[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10 陈树文;宋晨;;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探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贺寿昌;创意产业增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俞晓敏;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川;我国创意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刘治国;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毅娟;试论创意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7年
2 肖军;重庆市创意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刘永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丁瑶;文化产业及其当代性的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宁;提升无锡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威;意义解读的错位与断裂—山寨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正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9 刘丽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素质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斌;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选择[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举行《国花牡丹档案》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首发式[N];河南日报;2008年
2 孟苗;《2008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发行[N];山西日报;2008年
3 谭雪梅;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N];经济日报;2002年
4 木子;《2010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出版研讨会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吴丽;我市举办领导干部学习论坛[N];运城日报;2007年
6 ;2008年文化产业知识产权领域十大新闻[N];北京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少男;张贤亮:知识产权入股是撬动文化产业的支点[N];华兴时报;2009年
8 见习记者 李向东;张贤亮:知识产权入股是撬动文化产业的杠杆[N];证券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广东记者 邢平安 实习记者 刘熹;文化产业为何在香港经济中保持优势[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独立市场观察人士 陈宁远;文化产业改革的最佳新起点[N];上海证券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