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海洋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摘要】:
近年来海洋真菌已成为研究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资源,已从中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生境,为了适应海水中盐度、压力、低温等生存条件,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次级代谢产物,从中有可能发现与现有药物不同的新的活性物质,成为治疗肿瘤、感染、老年痴呆等顽固性疾病的前体药物。
本论文对两株海洋真菌CB-2和HLY-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菌株CB-2经ITS分析及形态鉴定,确定为Articulospora sp.。对两株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展开了初步研究。从菌株CB-2中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2个化合物CB-4和CB-6经结构解析确定为4,6-二羟基-2,3-二甲基-苯甲酸甲酯和3-(4-羟基-苯甲基)-哌嗪-2,5-二酮。从菌株HLY-2中得到了4个化合物,H-2和H-3是两个同系物,H-2的化学名称为7-羟基-4,6-二甲基-3H-异苯呋喃-1-酮,H-3的化学名称为7-甲氧基-4,6-二甲基-3H-异苯呋喃-1-酮,都为异苯并呋喃类的化合物,其中H-2的晶体结构为首次报道。H-4是一个已知的抗生素Nectriapyron,化学名称为4-甲氧基-3-甲基-6-(1-甲基-丙烯基)-吡喃-2-酮。H-6为麦角甾醇类的化合物。
对其中的四个产量比较大的化合物进行了生理活性的测试,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是H-2和H-3,对Raji细胞的IC50分别为15μg/mL和7.8μg/mL,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是H-2、CB-4和CB-6,对DPPH的清除率的IC50分别是61.2μg/mL、15.8μg/mL和200μg/mL。CB-4和CB-6有微弱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均为100μg/mL。H-2和CB-6有微弱的抗橙色青霉的活性,MIC均为200μg/mL。
本论文还对来自菌株HLY-2的化合物mycoepoxydiene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设计,用琼脂表面发酵液体发酵两种方式,各进行了25次实验,得到了最优的培养基配方。在液体发酵条件下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100g/L,海水200mL/L,葡萄糖100g/L,乳糖50g/L,磷酸二氢钾0.5mmol/L,硫酸铵1g/L;琼脂表面发酵的是:马铃薯250g/L,海水300ml/L,葡萄糖30g/L,乳糖50g/L,磷酸二氢钾0.65 mmol/L,硫酸铵1g/L。该化合物的产量由原来普通PD培养基液体发酵的17mg/L,上升到了36.6mg/L和521mg/L,分别提高了2倍和16倍。对两种发酵条件下产量、生物量和培养基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方式下,HLY-2对碳源、氨态氮和磷酸盐的利用上有一些区别。
用正交设计中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琼脂表面发酵菌株HLY-2 10L,通过RP-18反相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技术,得到纯化合物mycoepoxydiene约1.5g。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化合物mycoepoxydiene对小鼠的LD50为125.98 mg/kg体重,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体内抑瘤实验,ED50为11.87mg/kg体重,治疗指数达到了10.61。与目前临床上的一些抗癌药物相当。对接种于裸鼠的人胃癌细胞BGC-823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抑瘤活性,在14mg/kg的剂量时,抑制率达到了42.62%,并且没有引起动物体重下降。说明MycoE对人类肿瘤也是有效的,对该药今后的研究开发有重要意义。
对化合物mycoepoxydiene的抑瘤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和DNA梯度电泳几种方式,发现该化合物对Raji细胞抑制并不是诱导凋亡,有可能是使细胞坏死或类似于坏死的一些方式。
本文结果表明,两株海洋真菌都有较好的生理活性,其次级代谢产物都有继续研究的意义,化合物mycoepoxydiene有潜力成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
|
|
|
1 |
沈硕;李玮;欧阳明安;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两株海洋真菌的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烟草花叶病毒及抗肿瘤活性(英文)[J];微生物学报;2009年09期 |
2 |
徐宇航;苟晓铁;郑忠辉;黄耀坚;张连茹;;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3 |
王琳,骆祝华,黄翔玲,裴耀文,叶德赞;海洋真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J];台湾海峡;2002年03期 |
4 |
孟繁梅,艾云灿;一株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Q98合成产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5 |
陈碧娥,欧阳明安,王丽娜;海洋真菌Penicilliun sp.W02A的生长特性及抑菌作用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年02期 |
6 |
尹文清,林永成,周世宁,Vrijmoed L.L.P;南海海洋真菌2516号中的环肽成分[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7 |
赵玲玲;张惠平;;9F系列海洋真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及稻瘟霉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
8 |
凌霞;培养条件对海洋真菌P32生长及其次生产物抗菌活性的影响[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9 |
边猛;田黎;张久明;郑立;周俊英;崔志松;林文翰;;诱导子对海洋真菌Penicillium crustosum 2A4-Z15菌株生物碱代谢的调节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2期 |
10 |
邵志宇,林永成,姜广策,周世宁,LLPVrijmoed,EBGJones;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umsp中的一种新化合物[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11 |
姜广策,姚汝华,林永成;海洋半知类真菌次级代谢物研究概况[J];微生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
12 |
尹文清,张青松,陈柳生,赵丽冰,林永成;海洋真菌K26号代谢产物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3 |
宋晓虹,刘晓红,林永成;红树林真菌K23代谢产物及咔啉与DNA的作用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4年03期 |
14 |
孙利;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但飞君;;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FS26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研究[J];菌物学报;2011年02期 |
15 |
张海龙,马丽,田黎,裴月湖;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4年01期 |
16 |
王正平,张庆林,胡艳红;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4年04期 |
17 |
温占波,裴月湖,田黎;海洋真菌药用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
18 |
张海龙,田黎,华会明,裴月湖;海洋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菌丝体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4年05期 |
19 |
朱峰;陈光英;林永成;;产自两株海洋真菌的三种鞘脂类的结构测定(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01期 |
20 |
李厚金,林永成,刘晓红,周世宁,L.L.P.Vrijmoed;南海海洋真菌Fusariumsp.(#2489)的代谢产物[J];海洋科学;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