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摘要】:
河口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是地球上两类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替区。河口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影响。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河口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河口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河口环境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区域,污染、淤积、富营养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尚不成熟,未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而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河口为例,以PSR模型为基本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尝试对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改善其健康现状。
本论文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该部分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以及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方法,尝试提出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认为健康的河口生态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对自然或者人为干扰能保持弹性与稳定性,一方面能够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状态,维持系统内物质流和能量流平衡,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合理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港口航道、渔业资源、休闲娱乐等),不对邻近的其他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等)造成压力;介绍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提出压力、状态、响应三部分的研究方法。
(2)实践部分以九龙江河口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该部分介绍了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九龙江河口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概况和资源特征等;根据理论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依照该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海洋生态现状进行健康评价,并与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资料作简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压力主要来自台风、水土流失、生物入侵、赤潮、海平面上升、人口数量和入海污染物增加、经济增长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健康状态总分值为0.38,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环境总分值为0.58,处于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指标分值为0.48,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响应部分主要从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指出九龙江河口区生态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恢复的对策和建议。
(3)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综合指数0.48距离较健康水平尚须0.12的努力空间,而坠入不健康状态却仅差0.08。这就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保护九龙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生物环境还是非生物环境,其中的不利因素相对比较集中,这样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此外,非生物环境距离亚健康水平仅差0.02,生物环境距离较健康水平仅差0.02,这说明只要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全民动员,克服松懈懒散情绪,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就可以取得新进展,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
(4)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研究及河口生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典型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首次对九龙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的评价研究,研究结论对有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
|
|
1 |
赵昭昞;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0年02期 |
2 |
孙涛,杨志峰;河口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
3 |
陈性保,黄奕普,谢永臻,陈敏,邱雨生;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24)~Ra的分布及其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4期 |
4 |
燕乃玲,虞孝感,王学山;闽江及九龙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必要性[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5 |
庄翠蓉;3S技术在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4年06期 |
6 |
陈小菁;保护九龙江水体,防止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危害[J];福建水土保持;2000年02期 |
7 |
林军;河流侵蚀淤积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以福建九龙江晋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2期 |
8 |
王坚毅;九龙江中香鱼美[J];烹调知识;2003年11期 |
9 |
郑彧;九龙江流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福建环境;2001年05期 |
10 |
刘春涛;刘秀洋;王璐;;辽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3期 |
11 |
向贤彪;九龙江边鲈鱼美[J];烹调知识;1997年10期 |
12 |
;福建出台三大举措为九龙江等流域治污[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年07期 |
13 |
孙涛;徐静;刘方方;赵芮;杨志峰;;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
14 |
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
15 |
郁建栓;九龙江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物背景调查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S1期 |
16 |
陈彬;赵由才;王金坑;;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J];台湾海峡;2007年03期 |
17 |
吴锦瑞;九龙江龙岩段养猪业污染治理策略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04年02期 |
18 |
洪华生,曹文志,岳世平,张玉珍;九龙江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元素通量的初步模拟[J];海洋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
19 |
赵昭昞;;闽南“金三角”的隐患[J];大自然;1989年03期 |
20 |
刘建昌,张珞平,陈伟琪,洪华生;基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流域综合管理对策[J];生态经济;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