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外来船舶压载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其入侵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
船舶压载水已经成为水体间有害生物在全球传播和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于2006~2008年对福建沿海4个主要港口停靠的13艘国际航船进行压载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鉴定,并对其中的6艘外轮压载水样品进行培养,观察其浮游生物的生存能力;分析了压载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压载水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被排放进入目的港口的情况,对船舶压载水中的赤潮藻与本地赤潮物种间的竞争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船舶压载水携带外来生物入侵的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在调查的13艘外轮压载水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个门86属239种(含变种、变型):硅藻50属174种,绿藻19属36种,甲藻9属19种,蓝藻5属6种,黄藻1属2种,金藻和裸藻各1属1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有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p.)、斜纹藻(Pleurosigma spp.)、波状辐裥藻(Actinoptychusundulatus)和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赤潮藻共60种:硅藻46种,甲藻11种,硅鞭藻1种和蓝藻2种。不同船舶压载水中细胞丰度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0(未检出)~3×10~4cells/L。
2.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个门(21科)30属52种(包括16种无法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幼体和无脊椎动物卵)。其中以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物种最多,共有44种,尤其是桡足类(Copepoda),达21属39种(含10种幼体),主要包括哲水蚤目(Calanoida)(26种)和剑水蚤目(Cyclopoida)(11种)种类。其中丰度变化范围在0(未检出)~4.24ind/L。
3.压载水中浮游生物的丰度与船舶类型、压载水盐度和水龄的关系:散货船因其航线较短,压载水龄较短(小于5天),故其压载水中含有的浮游生物种类和丰度均高于集装箱船;随着压载水龄的延长,浮游生物的丰度明显降低,压载水水龄对浮游生物丰度影响显著。压载水盐度对浮游生物丰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并且可以根据盐度的大小判断出压载水的来源:淡水、半咸淡河口港湾水(10‰);近岸海水(10~31‰);外海海水(31‰)。
4.用f/2培养液培养压载水中的浮游植物,共观察到13种硅藻和一种甲藻。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p.)。骨条藻(Skeletonema spp.)、菱形藻(Nitzschia sp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在培养的压载水中也经常出现。
5.研究了不同起始浓度和不同磷酸盐浓度下沃氏甲藻与中肋骨条藻之间的竞争,发现不论是单种培养还是混合培养下,沃氏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增长速率都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单独培养明显优于混合培养;沃氏甲藻与中肋骨条藻之间的干扰抑制作用是相互的;两种藻在混合培养时存在密度依赖性和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沃氏甲藻浓度较高且磷酸盐浓度较低时,个体较小的沃氏甲藻具有引发赤潮的可能性。
|
|
|
|
1 |
杨清良;蔡良候;高亚辉;苏展;陈长平;林更铭;黄美珍;李炳乾;项鹏;许翠娅;郑惠东;梁君荣;邢小丽;方民杰;;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外轮压舱水生物的调查[J];海洋科学;2011年01期 |
2 |
唐昆;;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生物入侵[J];湖南农业;2008年02期 |
3 |
邓伟;;天使也会变魔鬼——警惕生物入侵[J];大科技;2001年10期 |
4 |
王泰祥,张军英;我国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4期 |
5 |
胡淑恒,汪家权,聂磊,何琼;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
6 |
史放;建立生物入侵预警机制[J];科学之友;2004年09期 |
7 |
申屠青春,董双林,赵文,张兆琪,吕爱良,卢立杰;盐度、碱度对浮游生物和水化因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
8 |
晓舟;生物入侵[J];共产党员;2002年09期 |
9 |
余露;;生物入侵越来越频繁如何控制预防成难题[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22期 |
10 |
;“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0年14期 |
11 |
马成亮;再谈生物入侵[J];生物学通报;2001年02期 |
12 |
邱祉轩;;警钟长鸣! 我们的家园正在遭遇生物入侵[J];绿色大世界;2002年06期 |
13 |
邹德萍;生物入侵危及中国生态[J];侨园;2004年02期 |
14 |
张润志;;隐匿的对手[J];生命世界;2006年02期 |
15 |
;“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0年16期 |
16 |
白希尧,白敏冬,杨波,周晓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J];自然杂志;2002年04期 |
17 |
李炳乾;陈长平;杨清良;蔡良候;高亚辉;梁君荣;苏展;邢小丽;许翠娅;郑惠东;林更铭;项鹏;方民杰;;福建外来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丰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台湾海峡;2009年02期 |
18 |
王献溥;生物入侵的生态威胁及其防除措施[J];植物杂志;1999年04期 |
19 |
许永杰;生物入侵的历史悲剧[J];文史天地;2003年05期 |
20 |
叶万辉,练琚蕍;生物入侵:人类社会的另一巨大威胁[J];百科知识;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