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模式与整合途径
【摘要】:
經濟整合已成為全球化發展的主要趨勢,目前世界各國(地區)也都積極的參與各種型式的經濟整合。而全球經濟整合潮流,也為臺灣和大陸經濟整合產生示範性效果。若能順應與運用此一世界大環境大趨勢,相互學習與務實、積極地協調合作。將可為兩岸創造互利雙贏的局面。
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走向,將取決於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世界潮流下,兩岸彼此運用其智慧與知識去解決跨越兩岸經濟整合的問題:因此,本論文依研究的內容與性質,可分為兩個主題關聯、但內容可以相對獨立的兩部份:第一部份,是探討未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走向的問題,第二部份,則是探討兩岸經濟整合的問題。
第一部份,係以不同的理論視角展望了兩岸經濟關係所有可能發展的模式;從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區域背景、兩岸產業分工、經貿互動以及因此形成的相互依賴結構關係。由此聯結理論與推演,综合探討兩岸經濟關係未來發展或演進邏輯,本研究對未來兩岸經濟關係可能的發展模式歸納如下:
第一種模式,是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一体化模式。
第二種模式,是中斷交往、閉關自守的中斷零和模式。
第三種模式,是互惠合作、有衝突、有合作、互有輸贏的互惠競合模式。
本文亦對這些可能的發展模式作了全面性的探討並综合比較,據以找尋兩岸理想合適的目標模式。
第二部份,主要是探討兩岸經濟整合路徑“落腳”處與如何“落實”的問題:在落腳的部分:探討在兩岸間建立某種普遍認可的經濟秩序和相應的制度安排,而秩序與制度作為一種兩岸公共物品,如何供給?本文借鑒公共物品供需模式與條件上,探討兩岸憑藉其偏好乃至於擁有的資源條件,選擇適合的兩岸經濟整合途徑。本文總結提出了一種“大陸搭台'兩岸編劇、制度唱戲”三步曲的“第三種途徑”。作為兩岸經濟整合途徑最現實的”落腳”選擇。
在如何“落實”的問題上,本研究以“次區域經濟特區”概念,提出由數個鄰近城市結合而形成“小而全”的經濟圈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作為兩岸經濟整合的重要基礎,採取“以點帶面”、“先易後難”或“摸著石頭過河”的試探演進方式'並以”先廈金、次閩台'後兩岸”的三階段發展設計,作為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模式與整合途徑在實踐上的具體作為!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124